top of page

生成式AI引領人文與藝術新革命|中山大學舉辦「2025數位人文與AI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 作家相片: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 6小时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數位技術的迅速發展,此項科技技術在數位人文研究與藝術創作領域帶來的巨大影響已成全球矚目焦點。在面對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廣泛應用,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與藝術創作正迎來深刻的變革與挑戰。

    今年10月31日~11月1日,國立中山大學「數位人文與AI藝術潛力國際研究群」將與文學院暨中國文學系、「全球共生與國際漢學特色領域研究中心」以及本USR計畫「邁向永續轉型與創生: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共同主辦「2025數位人文與AI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匯聚國內外專家學者,探討AI技術對人文研究與藝術實踐的啟發與挑戰,展現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與創新思維。

本次會議聚焦五大主題,從多面向剖析AI與人文藝術的交會:

一、生成式AI對人文學科的挑戰與轉型——檢視AI於教育與學術研究中的應用,及其對傳統人文知識體系的影響。

二、數位人文創新與技術整合——探討AI在數位人文與藝術創作中的多元應用,如AI輔助寫作、風格分析、元宇宙與區塊鏈的結合等。

三、AI倫理與人文價值反思——聚焦生成式AI在文化生產與教育應用中的倫理議題,包括著作權、文化挪用與他者再現等問題。

四、AI藝術創作與風格研究——探討AI生成藝術的風格轉化、審美重構,以及自動化創作對藝術原創性的挑戰。

五、數位人文研究方法的重構與前瞻——呈現AI驅動下的新研究方法,如文本分析、語義挖掘與文化建模的創新實踐。

    2日研討會議程議題計有:「演算科技與聲音藝術」、Reconsideration of 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Age of AI as a Research Tool Across Periods and Media、「青年論壇」、「技術賦能與人文價值堅守:AI驅動下的文學教育新範式」、「與神同行、AI共生:越南暨東南亞民間信仰與數位人文研究」、「數位人文的理論重構:AI時代的媒體、文本與倫理思辨」、「在地實踐與智能轉型:從文獻數位化到AI輔助知識探索」、論文題材從聲音藝術、人文研究的AI應用取徑,到亞洲與東南亞的跨國學術經驗分享共培,精彩可期。

    在第2日的研討議程,與本USR計畫有國際共培連結的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東方學系阮黃燕助理教授,將在「在地實踐與智能轉型:從文獻數位化到AI輔助知識探索」主題場次,發表〈越南南部文化資產數位化實證研究:現況、挑戰與轉型路徑〉,並擔任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漢喃研究院王氏紅副院長發表論文〈應用資訊科技與人工智慧(AI)於漢喃文獻系統保存之解決方案〉的討論人。

另,本計畫的課程計畫教師羅景文中文系副教授亦將發表〈AI領路、海洋尋蹤:人機協作提問策略下的高雄海洋文學解讀〉。

歡迎所有對於此議題有性的讀者民眾踴躍報名此活動,報名資訊如下:

##研討會相關連結: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人文與ai藝術潛力國際研究群」

2025「數位人文與AI藝術」國際研討會

會議網站:

報名連結:

ree



 
 
 

留言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07-5252000 #5848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rallynsysu@gmail.com
© 2014    邊緣社區認同再造-在地傳承跨界創新
© 2017 城市是一座故事館-大學與博物館的參與式協作
© 2019    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

© 2022    USR國際合作型 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
© 2025    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計畫 邁向永續轉型與創生: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