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旗津到鼓山、鹽埕

  不同於農村社區的單一樣貌,旗鼓鹽極具港都的多元風情,今日在高雄市的地位雖然相對邊緣,但百年來的歷史風華並未消散殆盡,只是隱藏於巷弄漫草中。本計畫立基於高雄的工業城市紋理,以高雄的發源地「旗津」為主要研究場域。在「文化保存」、「技藝傳承」與「社會創新」三個主軸上,挖掘即將消失的在地職人技藝與常民生活記憶,引入年輕學力進行跨領域與跨世代的合作。藉由「資源共享」、「跨界共學」及「混齡共創」等分享式經濟策略,重啟區域風華與居民的在地認同,同時開發社區興業的可能途徑。培力區域將逐步擴展到高雄另外兩個老城區─鼓山(哈瑪星)與鹽埕。

  旗津是一個以軍事、造船與捕魚為主,獨立在高雄市外的小島。因地形優勢而生的港灣,貢獻高雄市成為台灣最美的港灣城市。然而,隨渡輪渡海前來,除了眼前絡繹不絕遊客所充斥的熱情街道外,走進海水浴場,映入眼簾的是受海洋嚴重侵蝕的海岸,日益擴大的侵蝕範圍一度讓市府團隊無法收拾。走入老街,一旁則是巨大的造船吊車與海軍船廠。再深入島內,除了大小林立的造船工廠外,碼頭上則是有著大小的漁船,更不乏出海三年的遠洋漁船與外籍漁工。這裡的產業無不與造船、漁業有關,甚至還有因應外籍漁工休閒而生的小吃店與娛樂廳,種種景象與刻意營造的觀光街道顯得相當衝突。

 

  雖然空間的意象衝突,但旗津作為高雄城市的發源地,豐富的文化資產其實甚具考察價值。我們計畫從位於旗津區實踐里的前海軍技工宿舍閒置空間出發,並將其定位為「旗津社會開創基地」,發展新型態的教育模式,並提出具前瞻性的在地發展策略,讓城市邊陲的表面張力,走向硬體上的「文化保存與技藝傳承」與軟體上的「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之路。

 

  而透過「旗津社會開創基地」的活化模式,可以再轉化運用到其他的場域。例如本校文學院對面的廢棄軍舍,可改造為校園內的co-working space;本校劇藝系師生於哨船頭(鼓山)經營之咖啡屋,也可發展為校園與社區的中繼站。如此,由各個空間節點串起的點、線、面將可有效帶動中山大學與週邊旗津、鼓山和鹽埕社區間的區域創新生態系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