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

授課教師:王梅香

作 者:曾偉琇

責任編輯:謝鑫佑

本學期18週銜接上學期所研究的「舊鹽埕」文化團體——埕人俱樂部,將該俱樂部視為文化中介者,並探討其文化實踐過程,以及文化實踐的可能。課程分四部分:訪談和逐字稿分析、社區回饋活動、文本導讀報告、論文寫作。其中論文寫作是整學期所欲培養的主要能力,因此是持續進行的例行公事;為了完善論文寫作,訪談、逐字稿分析以及文本導讀報告,將被安排在課堂中會交互進行。課程中最直得注意的部分——社區回饋活動,則是活用田野訪談資料,透過活動把人帶進鹽埕,回應受訪談居民的期望,也讓學生體驗作為文化仲介者所面臨的困難,提供學生反思的經驗素材。

在訪談和逐字稿分析課程中,分別分析了萬先蒸籠、廣德家以及貓手二手書,並討論文化中介者為何會中介他們到活動(埕人運動會)中?埕人的篩選機制、關係經營策略如何去影響他們的文化實踐樣貌?這群文化中介者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的文化理念是什麼?他們的文化活動呈現什麼樣貌?這些樣貌是如何被文化中介者塑造出來?如何控制活動中的人、事、物達到目的?

埕人俱樂部的觀察與反思

埕人俱樂部(以下簡稱埕人)正式名稱為「高雄市鹽埕藝術勞動社區推廣協會」,「勞動」二字入名,旨在邀請藝術家與創作者,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參與在地文化圈的建構,邀請地方專業職人參與社區發展活動,在鹽埕這塊土地上落腳的人都可以是埕人,都將以「身為鹽埕人、參與鹽埕事」為榮。換言之,埕人在推動在地文化圈的建構時,是注重創作者的作品中與地方的連結,以及創作者本身對於鹽埕地方的經營和投入,而協會與鹽埕居民的關係則是希望舉辦的活動可以鏈結鹽埕當地的職人一同參與。這樣的文化理念也體現在他們所舉辦的活動上,例如埕人運動會,舉辦的形式以分組闖關為主,過程中有吃、有喝、有玩,主持人會介紹這些食物、器物來自鹽埕哪裡。而我們課堂上所要討論的店家,則從這個活動來。

萬先蒸籠在埕人運動會時出借蒸籠當作遊戲道具、廣德家則是到活動附近擺攤、貓手二手書則是授權給埕人製作到店消費券。從店家成立時間的分類來看,萬先蒸籠是鹽埕的在地老店,而貓手是新店家,廣德家則是附近的流動攤販。從店家的逐字稿中,可以看出埕人在店家篩選上除了老店家,也有透過交情進入的新店家,新店家對自身品牌的堅持,能從積極加入活動看出其文化理念受到埕人認同。受到認同的店家,等於是透過埕人的中介,在未來政府挹注資源前,能有所參酌。

實際操作社區回饋

本學期課程除了研究報告外,同學必須實際操作社區回饋活動的規劃、執行、社會效應以及反思。透過田野資料,了解到鹽埕居民(侷限在受訪者)最希望的有更多人到訪,這成為同學的活動發想,希望設計一趟鹽埕輕旅行,用一天的時間帶入人潮,並透過學生導覽和店家導覽的方式,讓民眾更了解店家以及鹽埕在地歷史。老師提醒學生,在活動操作中反覆思考為何如此規劃行程,以及從中遇到的困難,未來才能回過頭思考研究對象,並對研究場域和對向有更清楚、更貼近的描繪。

期間遇到店家無法配合或場地太小等問題,同學的處理方式是馬上尋找替代店家,此外天氣也是考量因素,以及是否能提高參與人數,或導覽內容的準備。同學們發現,路線上安排必須因應高溫,減少路程或行於騎樓下。經過反覆修改,將社區回饋活動定名為「走!沒有駁二的埕今回憶」。活動分導覽、手作。因鹽埕區本身有很多值得講述故事的街角,由學生負責導覽;店家歷史則由店家親自講述,手作也由店家親自指導。

鹽埕小旅行三路線

第一路線的店家包括「一等一咖啡」「婁季饅頭」「高鈺鈕扣行和印花樂」,途中經過有名的眼鏡皮鞋街五福四路,以及在當時是船員們購買隨身藥物與零件的小五金街新興街。一等一咖啡老闆透過香精辨認教學,希望為人們帶來正確挑選飲品的觀念。婁季饅頭展示了未添加任何香精調味的手作饅頭,此外,店內的辣椒罐也是老闆娘手炒。高鈺鈕扣行和印花樂的手作以「圍繞生活的創作」為核心概念,製作融合鹽埕元素的產品,也與鹽埕的文創店家進行合作來推廣鹽埕;而高鈺鈕扣行則是鹽埕在地老店,隨著鹽埕風華退去,從五福路上退隱至新樂街。

第二路線的店家則有「婁季饅頭」「唯,手工豬肉水餃」「高鈺鈕扣行和阿綿麻糬」「綠洲西餐廳」。同學在路上了解了大勇路過去有兩間互相競爭的百貨公司,新樂街過去則是鹽埕的金飾街、布街,可想見往日的風華榮景,近年復興鹽埕繁榮的聲音雖未停過,新樂街也曾一度在市府協助下改建成商圈企圖復興經濟,但卻虎頭蛇尾,執行不久後便喊停,延宕至今。不同於第一路線,第二路線因時間關係,可以在婁季進行手作饅頭,大家一邊捏饅頭,一邊聽老闆從中國來台灣的往事。而第二站高鈺鈕扣行和阿綿麻糬,活動分成兩組進行,一組進行手作包扣,另一組則進行麻糬製作。綠洲西餐廳位在七賢三路,過去稱為酒吧街,都是為了美軍開設,在當時販賣三明治與咖啡給美軍,其中咖啡與可口可樂是最熱門的商品。老闆說小朋友第一句學會的英文是MONEY,只要在美軍身後喊就有小費,被大人發現難以避免一頓教訓。而餐廳的食物,至今有些許變動,但很多部分仍保留當時的味道,布丁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老闆的自豪作。

第三路線的景點有「羽翼屋」「忠孝國小」「大溝頂虱目魚米粉」「阿棉麻糬和鹽埕導覽」。同學跟著羽翼屋在忠孝國小內進行的金工製作,雖與鹽埕過去的拆船工程相去甚遠,卻藉此講述鹽埕過去在公園二路上那些五金店家林立的盛況,當時船櫃儲運興起,有龐大的鋼鐵需求,眼明手快的廢鐵商邊便興起了拆船業務。阿綿麻糬的手作,讓同學了解阿綿是如何用麻糬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此外也看了瀨南街的藍白旗袍店、萬有全火腿店,以及合泰冬瓜糖。

理論與實際間的應用

除了實地踏查,也進行文獻討論,內容包括《再東方化: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的東亞取徑》第一章(以下簡稱《再東方化》)以及《文化工作的政治》的第二章、第三章。同學們先導讀報告,老師再針對學生導讀內容進行提問,並將疑慮之處提出討論。導讀結束之後,老師用田野資料讓學生進行思考、整合,並討論理論在資料上是否能應用。

以文化工業理論論之,埕人這個組織不足以撐起標準化大量生產的規模;而在治理術的觀點中,埕人內部雖然有部分成員有受到「進取」或「創意」論述,以及管理者會以「核銷不能」來管理成員的創作發揮,進而產生部分成員產生自我規訓的情況,但這都只解釋了部分現象,最終還是要用研究旨趣檢視理論的適用性。

反思研究提問為:埕人俱樂部的文化實踐何以可能,這個提問背後所蘊含的意思除了他們的文化理念如何傳遞之外,還有他們的文化實踐樣貌如何呈現。治理術本身所解釋的部分成員自我規訓可以解釋部分的文化實踐,但其他成員在我們田野調查資料中都未感受到這種「被治理」。

結語

靜態文本和動態活動的分析還略顯簡略,但之後還會在論文的篇幅中持續討論。而我們在討論動態活動之餘還納入靜態文本,除了更完整的呈現埕人的文化實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兩者都受到埕人這個中介者的影響,而和中介者出現的相關理論則留到未來堂課再進行討論。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