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打造包容韌性城市 中山「韌性災培」帶領外籍民眾共備防災知識

  • 作家相片: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 11分钟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本篇作者:葉玟礽(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研究生)

在災害風險高的臺灣,語言隔閡使部分外籍居民難以即時接收防災資訊,成為防災體系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與社會學系學生:葉玟礽、許礽浩、李品葳、王珮汝、石欣諺、林芮君,組成「韌性『災』培」團隊,以多語行動推動防災教育,帶外籍民眾走進校園與城市現場,用看得懂、能跟著做的互動方式,練習真正的防災準備。團隊透過互動式工作坊、多語教材與街頭快閃行動,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一起了解防災、分享經驗與共同準備,讓防災成為人人都能聽得懂、做得到的日常準備。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解鎖!防災神隊友」大合照


「韌性『災』培」榮獲中山大學「永續行動方案」首獎,並入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同時,團隊與 USR 計畫「邁向永續轉型與創生: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合作,進入駁二藝術特區展覽「解鎖!防災神隊友」展場,規劃並執行全英語防災互動活動,與觀展民眾進行第一線交流,持續串聯校園與社區,推動全民參與的韌性城市行動。


從日本取經,為外籍居民開啟防災對話


團隊的構想源自西灣學院伊藤佳代老師開設的「社會創新創業與永續治理」課程中日本交流的經驗。學生曾赴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 SONA AREA TOKYO 參訪,觀察日本如何透過沉浸式展覽設計,讓不同族群在體驗中學習防災,這也成為團隊回台後設計行動的重要參考。團隊注意到,許多在臺外籍居民面對地震、颱風等災害時,因語言與文化差異,往往難以及時理解警報或獲得正確的防災指引。「防災教育不應該遺漏任何人。」團隊學生葉玟礽表示,「對外籍居民而言,能用自己熟悉的語言理解警報與避難資訊,是一種基本的安心感。透過多語共學,我們希望讓防災成為所有人都能參與的事,而不是被語言隔開的知識。」


去年「社會創新創業與永續治理」課程赴日本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SONA-AREA-TOKYO參訪


「韌性『災』培」學生團隊於今年10月至11月期間,分別於校園與城市公共空間舉辦兩場多語防災行動以及多次街頭快閃行動,透過實地體驗與互動學習形式,邀請外籍居民與在地學生共同參與,以跨文化角度強化災害情境下的行動準備。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解鎖!防災神隊友」 校園場防災工作坊-同學熱烈討論


校園場|走進防空隧道,讓防災成為生活經驗


10月29日,團隊於中山大學校園舉辦「Resilience Empower: Ready or Not? 防災走讀工作坊」,邀請來自越南、印度、英國、美國與印尼等國家的國際學生參與。活動以中英雙語進行,結合校園防災路線盤點、災害情境問答與防災標誌探索等互動設計,並帶領外籍學生走出教室,實地走入平時未對外開放的西灣防空洞體驗。


校園場防災工作坊-前進西灣防空洞


參與者沿著階梯進入地下空間,昏暗光線與低矮結構讓人自然放慢腳步。透過實際走入狹窄且封閉的歷史空間,參與者得以親身感受防災場域的真實情境,進而提升對災害情境的警覺意識,也開始重新檢視平時在宿舍與生活環境中的防災準備是否充分。多位外籍學生分享,母國較少經歷地震與颱風,過去對防災資訊多半感到陌生;透過此次活動,能更理解避難空間的意義,也更意識到日常建立防災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同時邀請中山大學學生擔任雙語小桌長,協助引導、翻譯與討論。有學生表示:「原本以為自己很清楚該怎麼做,但當需要用英文說明時,才發現許多觀念其實不夠完整。」在引導過程中,學生也重新理解防災概念,並看見語言轉譯在跨文化學習中的重要性。


校園場防災工作坊-外籍學生熱情分享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解鎖!防災神隊友」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解鎖!防災神隊友」 跨文化共備更有韌性


11月2日,團隊走進駁二藝術特區展覽「 解鎖!防災神隊友」現場,規劃並帶領全英語防災互動活動。現場聚集來自多國的外籍居民與臺灣民眾,透過闖關遊戲、居家與社區避難地圖繪製,以及緊急聯絡卡製作等互動與討論,學習如何在城市生活中建立基本防災準備。參與者以英語交流各自國家的防災經驗,也在互動中交流在異地生活時的應變經驗。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把防災學習帶進更多公共場域,讓不同語言與文化背景的居民,都有更多練習與準備的機會。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解鎖!防災神隊友」挑戰賽中民眾贏得小禮物


「韌性災培」團隊調查發現,多數外籍居民並非不關心防災,而是「不知道去哪裡找資訊」。即使政府已推出多達十八種語言版本的網站與APP「防災e點通」,仍有許多人從未聽過相關資源。團隊學生進一步說明:「資訊的斷點是防災教育推動的難題。當災害發生時,即使有完善系統,若沒有觸及到需要的人,防災知識就無法落地。這正是我們想介入的地方。」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 外籍民眾認真投入 社區場|全英語行動 外籍民眾分享


這項行動由中山大學學生自主發起與執行,結合研究調查與教學轉譯設計,並回應中山大學 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雙語校園政策。透過將防災議題轉化為全英語互動學習情境,學生不僅陪伴外籍民眾學習防災,更實際在公共議題上練習英語溝通與跨文化引導,讓 EMI 雙語政策從課堂走入真實社會場域。


中山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表示,「韌性災培」展現了青年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社會行動的能力,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1項「永續城市與社區」與第13項「氣候行動」。未來,辦公室也將持續深化防災教育與永續議題的推動,串聯校園與社區能量,培養能在變動時代中維繫社會韌性的永續公民。















 
 
 

留言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07-5252000 #5848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rallynsysu@gmail.com
© 2014    邊緣社區認同再造-在地傳承跨界創新
© 2017 城市是一座故事館-大學與博物館的參與式協作
© 2019    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

© 2022    USR國際合作型 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
© 2025    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計畫 邁向永續轉型與創生: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