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逆行者——烏克蘭戰地攝影分享會

講者張乾琦是著名攝影師,台灣唯一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會員,今年榮獲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他被形容為「讓台灣觀點站上世界頂尖舞台的攝影詩人」,著名作品包括拍攝高雄龍發堂的精神病患和紐約唐人街中國移工,今年五月遠赴烏克蘭親身紀錄俄烏戰爭。


張當天與參加者分享他在烏克蘭拍攝的作品,他一路從烏克蘭西邊,走到戰火最猛烈的東邊,用相機記錄戰爭下的烏克蘭。他分享的照片有人像,包括防空洞內等待空襲停止的人民、在戰區派發膳食的廚師,和走上最前線迎擊俄軍的烏克蘭軍人等。



作品反映烏克蘭人民面對戰爭時的眾生相,呈現人民的憤怒、哀傷、無奈、團結與堅定。他亦分享景物照片,包括空襲過後城市的廢墟、街上遺下的飛彈彈殼、烏克蘭士兵藏身的戰壕,和沒法收成的農田等,赤裸地紀錄戰爭的殘酷。張仔細與參加者分享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讓參加者尤如親歷其景,看見主流新聞以外在地人民真實的生活面貌。



在問答環節,參加者非常踴躍發問,問題一個接一個共提問了一個多小時。參加者十分好奇戰地攝影實際上是如何進行,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和需具備什麼技能等,張都一一與參加者詳細分享。張說,戰地攝影首先需要有好的地陪,幫助他和當地人溝通及帶領他去不同地方,他和地陪有時會先到現場再尋找要拍攝的畫面,有時也會跟著受訪者一路走到不同地方,例如他在烏東邊界就是跟著軍人移動。張形容戰地攝影的工作需要能屈能伸,很多時侯都只能在野外或惡劣環境休息,而除了攝影技巧,整理相片的能力亦是關鍵,他每天都會整理好當天拍攝的照片,記錄每張相片的故事,為其編號和再三備份,日後才不會忘記照片的內容。張認為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反而不是在戰地工作,而是當離開烏克蘭,需要除下高度戒備的狀態回歸平靜生活才是最難適應。


俄烏戰爭也讓很多參與者非常關心未來台海局勢。張認為,烏克蘭為台灣爭取了時間,台灣應該要積極備戰。張以日常生活習慣為引子,詢問了參加者有否使用加密通訊軟體和背下必要的電話號碼,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在戰爭時期都已經十分重要,更不要說是戰鬥、生存和逃生技巧等保命技能。他啟發參加者檢視自己的備戰意識,思考未來公民社會可以怎麼做來防範中共的侵襲。


活動日期:2022年11月23日

時間:晚上7時至9時

地點:中山大學社科院小劇場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USR 城市是一座共事館、台灣人權促進會

主持:邱花妹(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講者:張乾琦(紀實攝影師,本屆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

Comments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