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跨領域協同研究

授課教師|吳瑪悧、潘正育、張懷文

助教|謝宇茹、王子安 責任編輯|陳映孜


  本課程宗旨在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時,一方面能夠在知識脈絡上深入思考人文、科技與自然的關係,另一方面學習運用先端網路通訊設備及光電軟、硬體基本操作,最後,以藝術創意進行統合性的文化回應。課程領域涉及環境、科技與藝術,冀能擴大領域視野,培養跨領域整合創新能力。

  本課程由三位不同領域專長的教師帶領,課程進行方式:同學們以小組分工的方式進行創作發想,三人為一組,各自負責掌握環境議題、技術問題及藝術行動三個面向。一人負責主議題的資料蒐集,帶領議題討論,為技術和創作提供養分基礎;一人負責藝術行動策劃,帶領創作討論,鉤勒出創作的形式和技術需求;一人負責解決技術需求,可分派技術工作如學習程式、硬體組裝、尋求外所及校外技術支援等。課程結果以藝術展演、文化行動的方式呈現。教師將提供問題、技術基礎及環境思考、技術實作、創作概念等諮詢的支援,讓同學自主的討論,形塑出最佳方案。


  課程特別請校外講師-黃駿岫老師,向同學簡介開發板之運作原理以及市場運用案例與其方法之差異,並解說工作坊之學習目標與成果展望以及實現方法。黃駿岫講師指導如何使用簡易的網頁版Microsoft Make Code套件,寫感應器的程式,輸入程式碼給予指令,使感應器發亮、產生音高、頻率,並且能調節反應的長短和感應方式。此技術完善後再將成品連接光條,編寫程式碼將兩者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光條為感應器的延伸。講師以專業領域的角度介紹開發套件以及零件販售之管道,並帶領同學認識各種開發板之差異以及裝置上的重點零組件、各零件之專業稱呼、用語。講師並且帶來了自行組裝的開發板與外接零件組裝後的成品來示範其發展性與製作所需知識。

黃駿岫講師帶領學生進行穿戴裝置以及空汙偵測器方法與功能拓展、器材連結與實作練習


  課程老師—張懷文建築師也為學生解析北美雲和空氣偵測站設計概念(2018台北雙年展作品),做為同學發想隨身空氣盒子的參考骨架。空氣偵測站的感測系統,是一個智慧控制系統,能夠節約能源:自動調光系統、氣窗自動控制(室內溫度不高直接開氣窗即可)、室內環境自動控制(夜間降溫)、空氣品質自動控制(全熱交換器)以及窗簾自動控制。藉由解析北美雲和空氣偵測站設計概念,去發想、創造接下來的共同創作。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偵測是主觀的,因此選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環保署有他所謂客觀的觀測點,而空氣盒子是以民眾有興趣的主觀位置觀測,了解為何環境影響空氣品質。然而,我們要做的便是一個能夠提供給全國人民都能使用的公開的系統裝置。空氣汙染源、河川水質汙染源和它的數據,感性的感知和理性的認知都要包括在作品裡。因此我們可以設計一款具有聲音、顏色、水氣等的小裝置,隨身攜帶在身上的空氣盒子,不但具有聲光效果也能有空氣汙染數據的提醒和紀錄。

張懷文老師解析空氣偵測站設計概念


  在前幾次課堂上,同學們了解北美雲和空氣偵測站設計概念以及黃駿岫講師帶著同學們實際操作焊接的技術,接著同學們將把這些養分吸收進創作裡面,發揮創造力,形構出一個能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的空汙大遊行展演、行動演出的道具。在這堂課裡總共分為兩小組去做分工和發想,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研發出小型的空氣偵測盒子,方便和當天空汙大遊行的民眾們互動。因此該裝置應是方便攜帶、輕巧,但是成效明顯、易懂,並且能夠將所有的數據放在網路上、行動裝置、手機上查閱觀看。經過多個禮拜的上課、發想、討論後,兩組都大概有些作品構思的雛型。因此,潘正育老師、張懷文老師、吳瑪悧老師都到場聽學生們的作品發表,想知道同學們的進度,並且給出思考的盲點與接下來創作的注意事項與建議。兩組作品分別為-星星組、血管組。其中,血管組發表的內容認為藝術不只是個人創作,各個領域都一樣,我們是這個自然界的使用者,更應該要負社會責任,當一個有意識的生活者。在這次的藝術行動中,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參與、關心環境的議題。空氣污染造成氣候危機、全球熱化是人類現在面臨的集體危機,影響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懸浮粒子不但會損害人體內的每個器官,幾乎是每個細胞。比起氣候危機,台灣民眾與媒體其實往往更關心統獨問題與政治問題,希望政府更重視環保議題,提出更系統性的環境規劃和減碳政策。以此為發想,我們認為未來的世界,倘若沒有處理好空氣減碳問題,每一個人將必須帶著氧氣罩才能走出戶外,因為空氣太惡毒了,沒辦法在如同過去那樣自由的呼吸新鮮空氣,必須透過科技轉化髒的空氣,在輸送乾淨空氣讓我們呼吸,因此作品的設計概念是從醫療用發展而來。未來每一個人都必須靠這樣的呼吸器來維持生命,並且習以為常成為一個賽博格,其實這是極大的諷刺。

血管組的同學們報告自己的作品發想


  星星組的報告最主要的發想概念為:「多久沒抬頭找星星,是忘記了?還是星星因為懸浮粒子濃度太高而不存在於高雄夜空。希望以攜帶式空氣偵測器,偵測出空氣中懸浮例子濃度來顯示燈亮,以另一種型態重返星光,也是給人一種警惕。」同學認為高雄的天空比起其他地方都來的混濁,這會使得人們在仰望天空的時候,看到星星的機率很低,原因就是出在「空氣污染」的問題,因為空氣裡有太多的懸浮粒子影響我們看天空的能見度,因此,並不是天上沒有星星、也並不是找不到星星,是我們人把星星遮住了,那些工廠排放的廢氣、汽機車排放的廢氣……等等都是阻礙的原因。因此採用星星的空氣盒子的概念,來偵測空氣裡懸浮例子的濃度,用顏色來顯示數據的濃度變化,以星星的另一種型態重返人們的一片星光,也是給人類的一種警惕。

老師以學生的設計圖為例做修正提出改進方法


課程最後,兩組分別有不同的發想、創作概念和實施計畫,最終設計的理念與行動腳本如下:

《空汙賽博格》作品設計概念:

空氣污染造成氣候危機、全球熱化是人類現在面臨的集體危機,著實的影響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懸浮粒子不但會損害人體內的每個器官,也幾乎是每個細胞。我們期望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能夠喚起政府有更系統性的環境規劃和減碳政策。我們認為未來的世界,倘若沒有處理好空氣減碳問題,每一個人將必須帶著氧氣罩才能走出戶外,我們沒辦法再如同過去那樣自由的呼吸新鮮空氣,必須透過科技轉化這些被汙染的空氣,再輸送乾淨空氣讓我們得以呼吸。因此我們的作品的設計概念是從醫療發展而來。未來每一個人都必須靠這樣的呼吸器來維持生命,並且習以為常成為一個賽博格。


《心心相應》作品設計概念: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顆的心,

當空氣越差,心仍是紅艷的,紅的卻是下一代所流的鮮血,

跳動著心是我們該對空污的警覺。

人們生活在空污裡,雖知道空氣汙染的危險,卻不能時刻察覺它的逼迫,

我們觀察到這點,便提出芯心響應,

當心裡面的蕊芯一紅代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已到人們該警覺的狀態,假設未來能量販每人手上都有一顆心,達到一個指標,宛如蝙蝠俠的標誌出現,將空氣汙染視覺化,人們便能清楚的看見,更能意識到空污的緊迫。

賽博格組測試燈條的連接與服裝設計

血管組的同學們報告作品發想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Commenti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