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企劃統籌與實務

  • 作家相片: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 2021年5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授課教師:宋世祥、劉雯婷

責任編輯:謝鑫佑


鹽埕與中山大學緊密相連,本學期邀請鹽埕街區裡的13個空間一起合作,以店家或鹽埕的故事為背景,進行藝術展演創作。分布於M.Zone大港自造特區到叁捌地方生活的街區範圍,6/9晚間有限定的表演藝術、影像展、市集和導覽,並有6個裝置藝術作品,6/9-6/17為期9天在鹽埕的街區展出,讓民眾可以在夜間欣賞。此課程以培養「活動企劃統籌人才」為目標,除概念的養成外,本課程並不作單一節目內容的產製,重點在於完成活動核心價值的建構、統籌溝通及整合行銷。最主要是透過「流光之夜」此活動的分組實務的操作,學習如何真正進行整體活動企劃與統籌與行銷,並於六月展現學習成果。


藉由活動作為學習從事跨文化溝通、創意實作與專案管理的實驗平臺,進行節慶活動的個案研討、專案策劃與製作。參與這門課的同學們除了透過講授與閱讀文獻學習節慶活動策畫、製作的方法,也將透過分組實作(企劃組、行銷組,技術組),學習如何呈現節慶活動所聚焦的文化主體、進行精確傳達與溝通、社區連結、資源動員與內容整合。此外,學生也將學習如何評估、管理節慶活動的成果,使節慶活動得以永續發展。




寒假共識營


透過自我介紹,同學認識彼此,並實際走訪老師已先預想的可能活動範圍街區,實際走訪能產生更多想法,以及對活動的想像,產生更多創意的可能性。過了一整個寒假,老師邀請每位同學上台報告自己寒假的時候參加過的藝術活動,並且嘗試進行分析各活動的優缺點、值得注意的亮點以及可以改善的部分。


除了同學報告之外,老師也將這學期的活動目標和大綱再次向大家說明,同時,提醒同學在進行企畫的構思的時候可以注意的重點和整個學期目前已排定的行程,讓同學們對即將要進行的工作更有概念。


與創作團隊同學溝通


同學們帶著已規劃的店家和地點到創作團隊同學的班上做介紹與講解,讓同學們可以更加瞭解我們這個學期將要進行的活動會是甚麼樣子,並且邀請創作團隊進行分組與分配負責店家,利用週間課餘的時間,實地與店家做聯繫以及合作意願的調查。




藉由這星期的課,兩班同學也進行初步的認識,為彼此將來的密切合作打下良好基礎,期待未來合作愉快!



確立活動主題


透過先前走入鹽埕街區的觀察與想像,以及參加其他藝文活動的反思,還有前四周課程的學習累積,每位同學都為這學期即將舉辦的活動提出完整的企畫構想及簡報。聽過一輪所有同學的簡報後,大家分別寫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主題、行銷及企畫方案。最後票選決定主題名稱為「鹽夏不夜埕—跟鹽埕晚點說晚安」,並以復古元素貫穿整個活動,再依據可行性逐一討論活動細節。




街區導覽觀摩


在寒假和剛開學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走入街區,觀察鹽埕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聽過怡志老師的鹽埕歷史介紹。而這次我們受到深耕鹽埕地區在地發展的叁捌地方生活邀請,由從小在鹽埕長大的承漢帶領我們走入鹽埕街區。透過這個機會,讓學生們再一次深入街區,聽著承漢的導覽,多了解鹽埕的日常和變遷,也觀摩如何擔任一個帶路人的角色,日後能應用在鹽夏不夜埕的導覽活動中。




曾經風華的鹽埕,目前仍保留許多過去時代性的產業、建築與生活模式,歷史底蘊也吸引文創小店紛紛進駐。以工業大高雄來說,鹽埕街廓尺度和文化厚度、創意能量是最適合發展街區文化的區域。

因應創意街區、深度散步小旅行、在地創生的潮流,特創造老街區夜晚活動的新選擇,藉由充滿驚喜的夜間漫遊路線,希望能有更多人走入這個有故事的地方,接觸並產生好奇。另一方面,與在地合作,產生地方共融,希望提升地方的凝聚力,進而引發在地人思考鹽埕新的可能性。一個實驗性的夜晚活動,預計帶來更多人與人的互動,憶起鹽埕舊時代的味道,同時作為另類藝文活動的先驅,讓炎熱的夏日也有不同的玩法。


此活動特別的是,透過老師帶領課程學生的方式,從教室向進社區、從理論走向實踐。教師帶領學生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校園的鄰近社區─鹽埕,使學生不再只是單方面吸取知識,更能創造機會一展所學,並實現大學社會責任,使社區與大學有更緊密的連結。


 
 
 

Opmerkingen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07-5252000 #5848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rallynsysu@gmail.com
© 2014    邊緣社區認同再造-在地傳承跨界創新
© 2017 城市是一座故事館-大學與博物館的參與式協作
© 2019    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