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博物館探索與學習

1081博物館探索與學習

教師|吳瑪悧

助教|彭美綺

責任編輯|陳映孜


《博物館探索與學習》課程透過對博物館的探索,了解它作為一個知識生產與意識形態傳播媒介,在不同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隨著開放的博物館概念發展,場館的相關設施如何改善,以迎向新的生態博物館與後博物館時代,是課程探討的重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座落於過往最繁榮的鹽埕區愛河畔旁,作為社會歷史教育的場域以及城市觀光重要的一環,它也是承載高雄文化歷史的知識庫。課程特別安排學生深入了解在地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針對其展覽設施及營運等,提出一些改善的可能。課程架構主要分為「講述」、「參訪」、「專題演講」與「討論呈現」。 

在「講述」的部分,探討了博物館的由來,並以故宮、羅浮宮為例,討論其設置目的、角色功能、時代影響;博物館的類型囊括了城市歷史、工藝、科學、動植物等;博物館的展示與敘事則以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為案例;微型與特色博物館則將高雄戰爭與和平紀念館與高雄勞工博物館納入討論範疇;而後探究博物館面對的挑戰及城市就是一座美術館之城市行銷的概念—以左營舊城、鹽埕、西子灣為例;並進一步談到生態博物館和無牆美術館的新概念。

圖一 課堂講授


「參訪」方面則包含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其中,高史博方面由公共服務部郝元圓主任介紹博物館的歷史建物、工作及館內的行政職務,包含以館長為首,以及副館長、行政長和「研究部」、「展示設計」「公共服務部」、「文化事業」、「綜規管理部」,與相關的各個外館,讓同學理解到博物館不只是做展覽,還有許多工作部門一同工作維持場館營運。高美館則由導覽專員介紹當期展覽《TATTO刺青_身之印》,由高美館與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以身體作為畫布,跨度展現刺青的世界史,提出跨域攻略展現身體美學與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以200多件刺青實物、繪畫、攝影、裝置及紀錄影像,還有諸多歷史文件與文獻,展示出刺青在不同時代的跨越地區、跨領域與文化的多重歷史樣貌。

同學們也表示,本以為校外參訪只是假日吹冷氣的好去處,沒想到透過導覽人員的詳細解說,以及因課程作業要求而去參訪博物館,才了解到原來博物館涵蓋了這麼多的功能。

圖二 公共服務部郝元圓主任為同學介紹博物館的組織架構


圖三 導覽專員位同學們介紹海上水手的刺青文化


「專題演講」邀請了曾芳玲(高美館展覽組組長)介紹「博物館為誰?以高美館為例—博物館與社會大眾的關係—博物館如何創造與社會大眾的關係」、洪金禪(高美館兒童美術館策展人)分享「兒童美術館的展示設計」、以及黃瓊瑩 (蕭壠文化園區綜理文化園區管理科科長)探討「博物館與地方發展:以麻豆總爺、水交社為例」,讓課程不會枯燥且啟發學生許多靈感。同學們表示從課堂中吸收到許多從經營到策展的案例分析,開啟了對博物館更多元的想像,甚至也表達出未來有機會想到博物館工作的意願。

圖四 高美館+1—美術館是你的生活圈

圖五 洪金禪講座—分組討論「如果你是教育策展人,以蒙娜麗莎為題策劃一場展覽」

圖六 黃瓊瑩科長介紹蕭瓏文化園區


最後,由於本課程為大學部通識課,學生們各有不同專業學習領域,因此教師在期末討論呈現設計了「高雄歷史博物館的更多可能」之創意提案,依六大主題—「方向策略」 、「內容規劃」、「展示設計」、「行銷」、「教育推廣」、「服務設計」,分成八個組別進行報告,讓同學依彼此的興趣合作發展企劃。提案報告日邀請高雄歷史博物館館員蔡孟珊蒞臨聆聽,並給予建議指導,八組報告分別是方向策略《歷史博物館走進生活圈》、內容規劃 《旗津天后宮尋奇》、展示設計-空間設計《童心未眠-回憶中的高雄》、展示設計-展覽設計《奇蹟的箱子展覽優化》、行銷《貨櫃小學校》、行銷《整體策略》、教育推廣 《棒球》、服務設計《軟硬體優化》。在精采的報告展示後,授課教師也表示學生們都卯足了勁來完成,且很享受跨系同學間對於問題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貢獻,就這部分來說,成果是不錯的,至少藉此機會讓同學對於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博物館,可以更深入理解軟硬體經營上的不易,對於下次再造訪博物館時,可以有不同的觀察視角。

圖七 小組報告

圖八 高史博館員與同學們分享與建議


댓글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