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USR×日本津奈木町 跨越國界的台日藝術社區共創
文 / 許育寧 責任編輯/林芮君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吳亦昕,作為USR計畫「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的協同主持人,在造訪日本九州熊本縣津奈木町後,與當地町公所政策企劃部及九州文化旅程設計公司 UNA Laboratories 展開跨界合作,共同推動台日藝術社造的共學共創。經積極爭取資源,成功推薦五名參與校內USR課程並表現優異的學生前往津奈木町實習。他們與當地居民攜手合作,完成結合當地「弁天祭」的年度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海渡》。此外,學生團隊針對津奈木町的資源與特色,提出結合文藝與生態的地方活化創新提案,增進自身跨文化交流與問題解決能力。
津奈木町,為熊本縣葦北郡依山面海的藝術小鎮。福澤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以豐富的漁業和農業資源聞名。然而,因過去深受鄰近地區水俁市窒素工廠排放含汞成分之工業廢水侵害,導致居民身心遭受嚴重影響,不僅因病失去健康與生計(漁業農產等),地方的形象更受重創。為撫平傷痛及重塑地方印象,津奈木於1984年起推展「綠意雕刻造鎮計畫」,致力於打造偕同綠化、雕刻與居民參與之藝術小鎮,進而促成津奈木美術館的設立。時至今日,該地因著居民參與型藝術計劃成為藝術與地方創生結合的典範,吸引海內外遊客參訪。
此次實習由津奈木町公所政策企畫部出資,津奈木美術館學藝員與地域協力隊共同支持,帶領中山大學與佐賀大學實習生深入當地2周進行調查與交流。並由實習生共同協作居民參與型裝置藝術作品——《海渡》(海渡り)。該作品由藝術家五十嵐靖晃策劃,居民們將弁天島與舊赤崎國小兩端繫起橘色細繩,象徵社區連結與對神明的祝謝。今年的活動吸引百餘名居民與師生參與,在此盡情感受全體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的溫馨與感動。
在為期兩週的實習中,來自不同科系的中山大學學生充分運用各自的專業背景,向津奈木提出各自的地方創生創意提案。例如,生物科學系陳乙穎設計了以海洋生態為主題的旅遊行程;社會學系鄭名宏介紹台灣地方音樂會的案例,提議蒐集津奈木的聲景;而劇場藝術系黃愉惠則提出透過舞台劇演繹水俁病居民生命故事的企劃此外,團隊中也有不熟悉日語的學生,透過初探日本地方文化的視角進行交流,為津奈木注入嶄新的觀點與企劃構想,政治經濟學系朱柔樺同學則發揮她優異的日語能力,擔任溝通的橋樑。同時,他們的參與也讓在地居民從不同的文化視角重新審視自身的生活與文化價值,激發出更多關於地方未來發展的靈感與可能性。
津奈木町政策企劃部主事濱田真大與美術館學藝員楠本智郎對學生們的創意提案深感印象深刻且感動。他們期待這些創意能在未來獲得進一步發展,為地方創生注入更多新動能,並為津奈木帶來更豐富的文化與經濟效益。
津奈木以藝術為媒介,成功將居民與地方緊密連結,不僅強化了地方認同,還吸引外界人流與資源的注入,不只是日本國內的典範案例,此次實習活動也建立台日跨國藝術社造共學共創的模式。本次參與實習的學生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創生案例,針對津奈木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感受到在地居民的溫情與關懷,進一步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連結,甚至對津奈木產生了如「家」一般的歸屬感。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學生許育寧表示,這段經歷讓她對跨文化合作與地方創生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激發了持續參與的熱情。學生們都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再次回到津奈木,為地方的發展與台日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活力與創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