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魔法學院-去去 塑速走」Planet vs. Plastics
中山大學USR城市共事館「循環綠活節」促日常實踐邁向永續轉型
喊出綠色咒語,保護地球即刻行動!中山大學USR城市共事館計畫師生今(18)攜手在地20多個社團,連續第五年在中山大學「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舉辦「循環綠活節」。活動以「地球魔法學院-去去 塑速走」為主軸,呼應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題「地球對抗塑膠」(Planet vs. Plastics)以及聯合國即將訂定的《全球塑膠公約》,現場共有6大展區、36個多元永續攤位,吸引超過400位市民踴躍參與。
計畫共同主持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塑膠無所不在、全球持續升溫,地球與環境健康受威脅,《全球塑膠公約》被譽為繼《巴黎協定》後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公約,當改變已刻不容緩,如何採取行動變得更加重要,大學師生有責任引領社會變革。她說明,中山大學USR計畫將環境教育日常化、節慶化,循環綠活節已邁入第五屆,今年活動聚集大學師生、在地社團與一般市民,通過互動式展覽、手作、音樂、繪畫、桌遊、市集、闖關等活動,彼此學習、探詢守護地球的方法。
活動在「去塑主題展覽」搭配「回收花材大型共創作品」中揭幕,「回收花材大型共創作品」是由園區內的花草樹枝與廢棄紙張,邀請民眾製成大型藝術作品,「去塑主題展覽」引介全球塑膠危機與管制措施,並透過快時尚、海廢、農廢、日常等塑膠議題反思過度生產與消費所隱藏的環境危機。現場並邀請高雄在地金曲金音金馬歌手林生祥,演唱「戒塑膠毒」等反思人與環境關係的創作。搭配社會學系邱花妹、王梅香副教授與日本龍谷大學共同開設的「永續城鄉實作」課程,田野研究的場域正是美濃,民眾也跟學生們探討農業改革、農廢議題等,學生也將他們在美濃和日本訪查的經驗分享給大眾,彼此教學相長。
除此之外,由社會學系楊靜利教授暨學務長開設的「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學年課程,將一般遊客較不熟悉的旗津中洲區域的文化歷史透過地圖繪畫、美食索引等方式,行銷保有傳統漁村特色的旗津南端。而旗津中洲過去曾發生旗津高中六號翻覆事件,是社區的集體傷痛,王梅香副教授與USR城市共事館協同主持人李怡志講師共同開設社區文創課程,從旗津勞動者到加工出口區工作的歷史與現況對舉墨西哥華雷斯城(Ciudad Juárez)加工區邊境的處境,學生除了將課程研究做成文字展覽文字、藝術作品,也帶領民眾以廢布料縫製端午節香包,一同感受加工區勞動女性的時代記憶。
整體活動搭配不同永續實踐與實作的方案,民眾可在「循環社會」、「永續食農」、「海廢再生」、「生物多樣」、「親子樂讀」、「在地傳承」等6大展區找到對接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的減塑行動。從減膠無塑的展覽與桌遊、南方修理聯盟小家電診所維修、廢遜媽二手衣物循環使用、玩具共享等,像是電子產品、玩具、衣物毀損或是故障不必然只有丟棄一途,經過維修、再製、二手使用與共享便能延長產品的壽命,提倡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也有如地球公民基金會設計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議題的互動遊戲,本校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將空汙議題融入桌遊體驗,光電系師生以簡易的風力裝置發電,從實作中翻轉民眾慣性思維。本校南島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與原民學生讓民眾運用各式自然素材製作成飾品,將環境永續跨域結合原住民傳統智慧,跳脫「環境」永續的疆界。
整場活動皆以無塑、循環、不浪費為設計核心概念,盡力減低環境負擔,活動更集結多元的夥伴參與,除了有南方修理聯盟、小家電診所、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地球公民基金會、旗津國中滔滔社、國發會青年培力站大港校CC、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玩具圖書館、嶼澎裸裝商店、高雄市環保局等夥伴團體參與,也有旗津在地的店家職人船說烘焙、陳年罔市、罔市家、旗津追蜂、織織人67號織品設計工作室、流木居、山津塢、老物診聊室、夏日親子學學樂、紅豆畫室,更有來自中山大學的團隊C House 無包裝合作社、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中山食農社志工團與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社會學系、光電系、材光系、中文系、企管系、公事所等跨領域的學生,集眾人之力希望期許彼此採取行動,投入去塑減廢零碳實踐,修復地球健康、修復人與地球的關係,成為守護地球的地球魔法師。並將「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打造為永續教育基地,將多年的實踐經驗推廣至國際。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