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特定主題音樂創作(四)

作者:李思嫺/老師、游詠晴/教學助理

責任編輯:李怡志

體驗人文,舞動樂音

對於在地人文及社會議題的關懷與了解,除了能實際進入社區進行調查和營造外,

亦可將此過程及結果轉化成音樂戲劇等藝術的呈現。身為藝文活動推動者的我們,期待能透過創作和展演來讓大眾看見社區與在地的故事,進而引發更多群眾的關心、討論與回應。

在呼應社會系的社區耕耘之下,中山大學音樂系將製作一系列高雄在地故事的原創 音樂劇,並預計於106 年11到12月以旗津故事為首部曲於高雄各展演場正式發表演出。在地音樂劇是從在地內涵的形成,到製作、展演、社區互動等一連串的實務呈現。為了達到年底這齣旗津故事音樂劇的最佳效益與回響,本音樂劇的製作計畫將以一系列的課程來集 結學生之故事發掘、劇本書寫、音樂創作及戲劇表演的才華。在課程的安排上,核心的三大課程—「特定主題音樂創作(四)」、「歌唱與戲劇表演」、「展演實作專案」— 將分別開設於105學年度下學期、105學年度暑期以及106學年度上學期。

本學期「特定主題音樂創作(四)」課程內容之主題與期許目標將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 課堂目標為創作歌詞、歌曲或音樂片段。此階段的課程主題包含:

(1) 戲劇/故事裡的人事時地物、寫實與誇飾

(2) 故事裡的事件營造與衝突

(3) 故事/劇本寫作的音樂性

(4) 音樂劇裡的時間凝結—歌曲

(5) 戲劇張力與音樂鋪陳、劇本結構

[第二階段] 課堂目標為書寫劇本完整大綱與創作音樂。此階段的課程主題包含:

(1) 將社區參訪結果轉化為故事與音樂劇的大綱

(2) 劇本整合與文本結構討論

(3) 劇本草稿與社區採訪/採集資料整合。

[第三階段] 的課堂呈現目標為期末創作成果總驗收。此階段的課程主題包含:

(1) 劇本與音樂分組創作討論

(2) 評論報導與修正計畫撰寫

(3) 班內期末成果討論與發表會

此外,為了提升學生跨領域的思維能力及提供他們多元的資料來源,本課程亦搭配 社會系「報導文學與社區發展」課程之相關參訪活動。以期學生們能夠:

(1) 閱讀社區採訪報導與故事材料,學習將其組織重整,找尋感動以形成故事提案;

(2) 從經典劇本閱讀 解析中學習文本寫作,並將提案故事轉化成戲劇文本;

(3) 將此戲劇文本賦予音樂展現的可能性,並以音樂劇的集體創作實現對在地故事的解讀、關懷與再詮釋。

本課程學生於3/25 (六) 參加社會系所舉辦的「旗津社區參訪:大陳/戰和館」所拍攝之參訪照片。藉 由這次的參訪活動,學生體驗到平常觀光客所不會注意到的人、事、物,進而讓他們想更深入地了解在地的文化背景、時代變遷...等相關主題。

“劇”中自有黃金屋

本課程第一階段的授課主軸之一為閱讀與分析「玩偶之家」、「玻璃動物園」、 「港都人生:旗津島民」、「旗津風雲」等知名劇本與旗津在地故事。為了使課堂上的討 論與分析更加有效率,每位學生需於每週上課前完成個人的閱讀心得與故事摘要。宜誠老師於上課時指導學生們如何閱讀劇本與分析故事,學習將故事元素結構化、歸類劇情發展 線條,並能有邏輯地找到每個事件的源頭與其發展的意義。

音樂劇分析

本階段的另一授課主軸為介紹音樂劇的結構、區分音樂劇與歌劇之不同處以及分析

當代音樂劇之起承轉合。在音樂劇裡,時間凝結關鍵即為歌曲,因此在分析戲劇/音樂劇 時,需要注意聆聽音樂的配置以及橋段的創作手法。思嫺老師以電影「冰雪奇緣」中大家 耳熟能響的樂曲「Do You Wanna Build the Snowman?」為例,引導學生們分析此曲在劇中 出現三次的音樂鋪成及其所連結的事件時間點。此外,分析音樂劇「木蘭少女」 中音樂 所帶出的戲劇張力以及類似迪士尼音樂劇的大合唱形式結局,亦都提供學生們日後製作在 地音樂劇時更多的素材想法與創作技巧。

小小創作家

本課程融合兩位老師的劇本與歌曲分析之多元訓練,進而啟發學生們在創作上的想 像空間。每位學生在課程第一階段的成果呈現,即取材自已閱讀之任何故事中有感覺的片 刻,寫成詩或歌詞,並譜寫成曲。目前學生們已初擬七首歌曲。

在地故事原創音樂劇之「旗鼓鹽尋寶記 vs.大海的女兒」

本課程第二階段 (第七週~第十二週)呈現目標為學生書寫劇本完整大綱與創 作音樂劇之音樂。經由第一階段訓練學生閱讀與分析知名劇本與旗津在地故事。第二階段 的課程主軸之一為訓練學生思考如何整合已閱讀之文本資料與融合社區參訪之採集結果, 並將資料進而轉化為「在地故事原創音樂劇」之故事大綱。授課教師依照學生的年級及其主修專長,將全班學生區分為兩組進行劇本故事大綱之撰寫。每週授課之進行方式為兩組學生們先分別與兩位授課教師討論各自的故事大綱,再集合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各組故事之發展進度。

經由宜誠老師融合兩組學生之故事創作、加以潤飾學生們的故事題材並運用旗津在 地故事素材,「在地故事音樂劇」第一場的文本內容在此課程階段正式完成。此外,本階 段的另一個授課主軸為劇本之音樂設計。思嫺老師引導學生們先分析劇本中可插入音樂的 段落在何處,並設定適合過場氛圍音樂的放置處。繼設定劇本所需的歌曲與配樂後,同學們自行分配所負責的曲目,並且由各創作團隊分工詞、曲之創作。

旗津參訪記

本課程第二階段的主力,專攻於故事大綱之創作。由於學生們在創作在地音樂劇故 事大綱時,他們發覺自己需要對旗津文化背景有更近一步的瞭解,才足以將更多的在地素材融合在自己的原創故事中。於是,思嫺老師安排校外教學讓同學們到旗津參訪。這次的參訪主要是訪問太和元氣冰品店的老闆。在回程途中,我們經過了一間傳統的小雜貨店—「元銘商行」。訪談期間,這兩家商店的老闆無私地解惑了學生們對於旗津這塊土地心中的許多疑問,可說是一趟受益良多的參訪之旅。

「在地故事原創音樂劇」看得見的故事,聽得見的感動

本課程第三階段 (第十三週~第十八週) 的課堂呈現為期末創作成果總驗收。經過第一階段訓練學生閱讀及分析知名劇本與旗津在地故事,以及第二階段訓練學生書寫 劇本完整大綱與創作音樂劇之音樂。第三階段之核心目標在於結合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劇本與音樂創作,並融合於社會系王梅香老師、音樂系李思嫺 老師與劇藝系林宜誠老師於旗津在地參訪採集之結果。在匯集老師們與學生們的集思廣益與資料收集後,「在地故事原創音樂劇」之第一場劇本—「大海的女兒」由林宜誠老師加以潤飾完成初稿。

授課教師將期末呈現之前製工作項目區分為活動統籌、音樂設計群兩大類。學生們可依照自己的主修專長選擇有興趣執行之工作項目。 活動統籌的工作部分包括活動宣傳、排練時程總表製作、期末成果呈現之製作規畫等 行政相關事務。音樂設計群的分工內容則包含有詞曲創作、序曲/氛圍樂/轉場樂創作、音效製作、鋼琴排練版編曲製譜等。經由第三階段的課程訓練,於課程第十六週在藝術大樓 4028 室,學生們將課程之成果進行發表。授課教師將全班學生區分為演出群以及非演員歌者兩組,以利分頭進行角色之飾演及幕後工作人員執行音響/音效播放、投影片播放、鋼琴伴奏等。此外,學生於課程之第十七週在行政大樓菩提樹下快閃演出此劇之精華片段。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