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報導文學與社區發展

作 者:黃臣延/教學助理

責任編輯:李怡志

旗津歷史簡介

要走入社區,了解當地的人文風俗,就從對大陳社區做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此本次的課程,由港都人生作者李怡志老師,向各位同學初步介紹如何認識旗津這塊島嶼。老師利用繪製地圖的方式,將旗津的歷史、聚落分布、特殊的景點、居民的職業、姓氏,以及各地的地名等元素透過地圖繪製的過程,分門別列將它們標記在地圖的每個角落,使每一位同學對當地的人、事、物,更進一步認識。

(上圖)當天課堂繪製的旗津地圖

走訪大陳

第一次的田野調查,由李怡志老師帶著同學們走進大陳社區,一個與旗津在地有所分割的聚落。一踏進社區,此起彼落的麻將碰撞聲,陌生的語言「大陳話」在耳邊交談著。在這裡,能感受到一個跟旗津當地完全不同的世界,老師講述著當地的歷史,當時大陳人隨著軍艦,揹著簡單的行囊離開家鄉,本以為短暫告別,這一分離就是超過半世紀的歲月,在台灣落腳生根,甚至在遙遠的美國都留下他們的足跡。

在這個聚落,大陳人獨樹一格的特殊文化還有一個令人訝異的信仰,當地人在蔣介石過世後,還興起兩座廟堂來祭祀。我們也看見當地人曬薑片,根據總幹事的說法,這些薑片曬乾後留著誰家有新生兒的誕生,就會將這些薑片作為坐月子的食材,好讓剛生產完的媽媽們滋補體力。

攝影工作坊

「白、焦、光、聲、構、穩」、很重要!說三次,孟老師不斷強調:「這就是攝影的要訣,白:白平衡、焦:焦距、光:正確曝光及順光、聲:聲音收錄、構:構圖、穩:穩定攝影,上述的元素是一部影片的重要關鍵。」從畫面尺寸、鏡頭角度、主客觀鏡頭等攝影觀念到如何從空間感找議題,從這些方式來決定要帶給觀眾什麼樣的感覺。老師請同學利用手上僅有的攝影工具:手機,來拍攝影片「筆與我」,再搭配在課堂中所學的Movie Maker基本剪接、利用這些技巧,讓同學們有所發揮用。

文學書寫

文學是種作者透過文字方式來向閱聽人傳達個人主觀意念的創作,這學期這堂課稱之為【報導文學與社區發展】,其中報導文學是這門課所圍繞的主軸之一,王梅香老師向各位同學傳授報導文學是何物?報導文學除了是文學也是新聞,兩者的結合。除此之外,報導文學又有「社區觀測」和「全觀看法」兩種。

老師點出了同學在田野面談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分工將參訪者的歷程分階段,再做更加詳細的描述和寫作,如此一來寫作能夠更加的完整。最重要就是為自己的創作命名,因為標題是一個吸引讀者眼光的重要關鍵,除此之外也為自己的創作增添識別度和層次,例如: 葉永鋕事件用【人間‧失格】,來命名。利用一些範例做為參考和描摹,希望藉此讓同學有一個具體的方向。

(上圖)除了梅香老師授課外,王御風老師也利用漫畫分鏡講解腳本寫作

各組影片的分析、範例影片欣賞

各組的影片也開始進入殺青階段,經過孟老師的檢視、和王御風老師討論歷史史實,老師利用這次的上課機會,針對每組的影片一一提出建議和修正。

上課老師邀請各組上台來分享的訪談過程經驗:每一組的: (1)過程中的學習成長 (2)在瓶頸時如何去克服困難 (3)在過程中學著如何對話。有組員認為經過這門課的洗滌,組員們的勇氣有所成長、和社區軍民有面對面的機會互相的交流、對話。也有人認為因為選擇研究素材創新,發現在訪問當地人時,當地人對於生態認知有限,所以多依靠親自體驗及文獻資料,藉課堂所學,在影片的腳本、構圖、素材收集有所發揮。或是學習運用同理心思考,因為去旗津的目不同(從玩到參訪),態度也隨之轉變。

成果發表會

報導文學與社區發展這門課在今天畫下了句點,同學在作品的呈現上都非常優秀。每組的文學創作也印製在精美的小手冊裡,作為這次成果發表的試讀刊物,在場除了四位指導老師以外也邀請了,其他系所、大學研究所、畢業創業的學長姊蒞臨參與指導,每一位老師給了同學許多的讚賞,透過對話交流的方式,和參與的貴賓,提供不少回饋,希望能作為下次課程的建議和方向,使課程有更加進一步的發展。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