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課程介紹/層級三】空間政治與社區設計(二)

  • 作家相片: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中山大學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畫 RALLY
  • 2016年11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授課教師:黃書緯、楊靜利

教學助理:陳淑茹

授課對象:學士班

課程學分:三學分 上課時間:週四上午九點至十二點

  過去的都市規劃者往往將都市中的閒置空間、非正式社區、老舊城區,視為都市之瘤或都市病態,認為這些問題可以透過如外科手術般的大規模都更來解決,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甚至,在大規模都市更新的過程中,都市生態、邊緣社區、公共空間,這些在過去快速⼯業化過程中未曾被認真⾯對的都市問題,此刻都重新浮上檯⾯。然而,對一般市民而言,他們並不像政府有公權力,或像規劃者有專業知識,那麼這些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都市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近年開始出現一種名為「都市針灸(Urban acupuncture)」的概念,規劃者將都市想像成一個有機體,認為行動者可以透過小型但具有社會擾動性的都市行為在特定點介入,並結合環境主義和社區設計,達到如同針灸在適當穴位作用的效果,釋放原來都市的壓力。從2009年開始,「都市針灸」就成為台灣各地方政府用來解決都市閒置空間活化問題的一帖良藥。而在都市活化的執行過程中,社區居民與執行團隊之間也時常因為對於活化策略的不同想像而常有衝突,讓人必須面對都市活化過程中「公共性」(例如,誰有權決定空間的使用方式?不同相關行動者對於同一空間的想像孰重孰輕?)的問題。


  而這,就是這門課的出發點。


  這在這門課,我們把空間的「公共性」問題放在閒置空間、都市活化、社區設計三個框架中去思考,我們希望以旗津社會開創基地(原旗津海四廠技工宿舍)為場域核心,用一學期的時間,首先了解基地周邊的都市問題與居民需求,其次提出適當的社區方案,最後反省都市活化的核心問題:何謂公共?



評分方式

1. 上課參與:20% 2. 工作提案:20% 3. 策展活動:30% 4. 期末報告:30%



週次 主題

01 放假

02 課程介紹

03 閒置空間(一)

(討論議題:都市裡頭那些廢棄的、閒置的、沒有人去的、沒人在乎的

空間,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

04 閒置空間(二)

(討論議題:那些閒置空間裡呈現什麼樣的生命狀態?)

05 閒置空間(三)

(小組報告:從哈瑪星到旗後、中洲,我們發現哪個閒置空間?)

06 活化(一)

(討論議題:規劃者常說「我有⼀個夢」,那是春夢、美夢,還是惡

夢?)

07 都市活化(二)

(討論議題:都市規劃是否出現「軟都市主義」的轉向?它的可能性與

潛在危機是什麼?)

08 都市活化(三)

(小組報告:針對之前觀察的閒置空間,我們覺得可以作些這樣的事

情...)

09 繳交田野觀察報告

10 社區設計(一)

(討論議題:社區設計是什麼?如何與社區居民合作?)

11 社區設計(二)

(討論議題:社區設計不是什麼?)

12 社區設計(三)

(小組報告:關於那個閒置空間,我們想要為社區作這件事...)

13 專案執行(一)

14 專案執行(二)

15 專案執行(三)

16 專案執行(四)

17 期末成果展

18 繳交期末成果報告



學生成果分享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07-5252000 #5848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rallynsysu@gmail.com
© 2014    邊緣社區認同再造-在地傳承跨界創新
© 2017 城市是一座故事館-大學與博物館的參與式協作
© 2019    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