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層級二】海洋與城市發展
授課教師:黃書緯
教學助理:謝韻欣
授課對象:大學部
課程學分:三學分
在德國一場文學交流會上,一位文學教授問來自蘭嶼的作家夏曼·藍波安:「你的海洋文學和海明威有什麼不同?」請他在三分鐘內回答。夏曼說:「三十秒就夠了。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幾十年造船、划船、捕魚、潛水、航海,日光是他的面膜,皮膚的顏色、身體的線條也是海水和海風塑造出來的。夏曼老師說:「漢人不懂海啦,漢人中當然有非常親近海的,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種類、習性,做很多海洋保育工作。但還是沒辦法進入那個世界更深入的部分。」那分別在於,海洋究竟是作為一種人類生活的對象、客體、資源存在,還是自我、生命的本源和世界的全部。
夏曼老師的這段話,是這門課的起點。
我們時常聽到「海洋城市」這口號,也常把「海洋立國」掛在嘴邊,但對於海洋與我們(個人、城市、國家)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卻不求甚解。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總像夏曼老師說的,把海洋當作一個客體、一個資源,只是遠遠地用個框架去理解海洋,卻未曾反身性地思考海洋在我城都市肌理中所刻劃的痕跡。海洋不在那裡,海洋就在這裡。 因此,這門課將把海洋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當作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而我們所試圖做的,就是撿拾退潮後沙灘上的各樣痕跡、貝殼、破碗,甚至是沒穿褲子的誰誰誰(苦笑),思考海洋與都市化之間的關係,從而反省城市發展的侷限,以及可能性。
評分方式 1.上課參與:30% 2.課堂作業:20% 3.小組報告:50%
週次 主題
01 課程內容概述
介紹整學期的課程設計、參考書目與閱讀文獻,讓同學能更了解本課
程的整體架構。
02 都市化過程
討論問題:都市化是什麼?哪些因素影響著都市化過程?人在都市化
過程中又經歷些什麼?
03 海洋的都市化
04 海洋的社會建構
討論問題:海洋是什麼?是一個實體,還是一組概念?我們怎麼認識
(或不認識)海洋?
05 漁業與城市
討論問題:漁業資源與都市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漁業面臨著什麼樣的
問題?
06 觀光與海洋
討論問題:觀光如何重塑人與海岸、城市與海洋之間的關係?
07 災難的體系
討論問題:為了其他都市的發展,沿海小鎮如何被犧牲?
08 陸上觀海學
討論問題:在日常生活的路邊有哪些海洋的痕跡?
09 期中考 繳交第一次小組報告(兩千字)
10 形形色色的交換
討論問題:市場經濟中形形色色的交換是怎麼出現的?
11 層層疊疊的市場
討論問題:環繞著貿易網絡,市場如何出現不同的結構?
12 族裔地景
討論問題:當原住民成為都市漁工,他們面對什麼樣的都市處境?
如何理解其社會疏離?
13 勞動地景
討論問題:在港都的工業化過程中,都市的勞動地景出現什麼樣的變
化?
14 污染地景
討論問題:都市發展過程如何污染了海岸生態?
15 工業遺產
討論問題:工業遺產要如何保存?觀光化是唯一的出路嗎?
16 生態恢復
討論問題:在發展過程中被破壞的都市海岸,要如何恢復?
17 向海洋學習
討論問題:如何透過「海洋思考」重新反省都市發展?
18 期末考 各組口頭報告(報告15分鐘,問答10分鐘) 繳交書面報告
海洋教會我的事:地圖、帆船、漁具、分灘
以一個物件出發,去看物件和海洋的關係,並試著說一個有趣的故事,作為本堂課的期末報告。本課程有四組,第一組以「觀光地圖」主題,反思蚵仔寮的傳統觀光導覽,並提出自己所認為比較好的、能看見社會關係的觀光地圖。第二組以「帆船」為主題,來談水上運動會發生的意外。第三組以「漁具店」為主題,來看哈瑪星的城市變遷。最後一組則以「出現在西灣海灘,區分免費、付費的那條線」為主題,來談海灘管理背後操作的權力。
學生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