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會關懷與創業 社會企業新發展

作者:賴冠杰/「社會企業商業模式發展與實作」課程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鄭義、張靜琪 責任編輯:葉貞沂


  近年來,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業在全球蔚為風潮,形成一個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模糊了社會與企業的界線、轉化了非營利組織的思維,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社會企業商業模式發展與實作課程將介紹社會企業基本概念及成功案例,透過課程設計與實務演練規劃,激發學生創意發想,推動社會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期末更鼓勵學生參加由中山大學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所舉辦之社會企業跨校創新提案競賽,讓同學在學期學習後,能有一個實戰舞台。


  這個學期修課學生共有57位同學,學生組成多元,來自各個地區,包含台灣、中國和新加坡的交換學生,課程依照指定的分組原則分成九組,分組原則是為了讓每個小組組成更豐富,分組原則:每組必須包含三個不同地區的學生,且囊括不同性別,更需跨領域與不同主修科目學生合作,透過這樣的分組方式,讓小組在討論中能夠從不同角度相互激盪。



從別人的經驗中發想新創意


  為讓學生了解社會企業經營理念與模式,課程邀請具代表性之社會企業,包括椰子園、地磨兒和向陽薪傳木工坊,分享其創業歷程與經營策略,了解社會企業營運上,在兼顧社會意義的同時,如何找尋本身的價值與獲利模式,進而達成其社會使命。


《心服務、鄰距離》不只照顧而已​


  提倡在地老化的概念,將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想法導入社會一般大眾,期望對老人與其家人提供安心、貼心以及放心的照護服務。這個理念主要希望翻轉兩個行動者:被照顧的長者以及第一線照護工作的勞動者,除了著重於高齡照護本身外,也致力解決照顧者勞動力匱乏的問題,期望讓在地人力可以投入高齡照護工作中,透過陪伴幫助長輩從原先失能的狀態轉為能自力生活。與此同時,也讓第一線的勞動者,不再是純粹提供服務,而是在照顧產業中有更長遠的生涯發展。



危機即轉機 部落新生機


  「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以在地的「悠塔德文咖啡」為主打商品。過去德文部落族人種植咖啡,外面盤商收購咖啡豆,協會翻轉這樣的產銷模式,改由族人自己建立品牌,部落得以保存部落特色並維持自給自足。創辦人施秀菊表示,創立初期,一場莫拉克風災帶來嚴重創傷,但危機便是轉機,這場災害凝聚部落向心力,部落青年更自發性的組織,開始思考為部落、為長輩、為社會可以做什麼,並積極爭取資源,一路至今。



原住民心聲 漂流木新生


​  則是以家庭為最小單位開始拓展工作族群,形成群聚部落,並且延伸到社會公益。主要服務對象以原住民部落為主,倡導與在地文化、產業的互相結合,創造在地的工作機會。向陽地區選擇以木工作為創業方向,起因於每次風災或大水過後,總會堆積許多漂流木,「向陽薪傳木工坊」將這些漂流木轉換利用,一方面能夠創造新興產業,解決部落經濟問題,一方面家長能就近工作,提升家庭功能,減少隔代教養的比例,透過多元的服務與技能,找出在地產業發展的新興模式,以專業木工產業滾動其它產業。


上山取經:不只發現問題 更具解決能力 ​

  課程設計舉辦兩天一夜「社會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坊」,幫助同學們深入瞭解社會企業商業模式擬定方法,工作坊除了有講授類的三堂課程,包括「5W1H」、「商業模式構造塊」和「基礎財務報表」外,還安排同學們實際參訪「杉林葫蘆藝術工坊」,亦邀請社會企業領域的實務專家、業師前來演講擔任課堂講師。


  每節課堂除了業師授課外,也保留時間給同學進行實作和討論,藉由同學間彼此腦力激盪,讓同學們對於原本自己的創業提案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而業師也會在課堂中與各組互動,針對小組創業提案給予建議。透過課程、參訪和業師經驗分享,刺激同學們更豐富的創意思考,以及釐清其創業方向,掌握產品或服務的商業模式。




小組提案 整裝待發 


  小組歷經一連串課程訓練,最後將挑選代表,參加中山大學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社會企業跨校創新提案競賽」。以下介紹入選團隊:


垃圾桶中找黃金


  「您是否曾經發生走在台灣的馬路上,手上有垃圾想丟,卻找不到垃圾桶可以丟的窘境?政府希望推行垃圾不落地,但是沒有了垃圾桶,馬路真的變乾淨了嗎?」來自新加坡的同學對於台灣這種景象有點難以理解,因此小組以外國人發現台灣問題的視角出發,決定以垃圾桶為創業題材,解決環境髒污、垃圾沒處丟的問題。


  團隊規劃在社區或活動場地中出租其垃圾桶供其使用,且將在其垃圾桶上設計廣告看板,增加廣告刊登收入。此想法除了可以減少活動後所留下的滿地垃圾,亦可以有現金流穩定流入,支持公司成長。


綠社


  人類在發展科技、享受便利的生活中,其實是建立在持續的環境破壞所換取的。科技應使我們更加親近自然而非遠離它破壞它,因此有團隊希望為環境綠化作一些努力。將這個概念作為社會目的,並且希望結合空間營造、教育意涵,建立品牌形象並且發展成為商業模式。


  團隊希望透過發展「綠色盆栽」,增加環境綠化程度或是透過幫社區、學校、公司著手環境布置等方式拓展品牌銷路,一方面可以發展穩定的現金流,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所要強調的概念能更加牢固地停留在每一個消費者的想法。


來吃牛肉麵

 此創業團隊有鑑於台灣社會老年化情形非常嚴重,在未來老年化速度更會是全球最快,前所未見,可預期未來老年人消費市場力道將會非常強勁,因為目前中高年齡者為台灣收入最高的年齡層,消費金額將會非常可觀。

  因此,團隊提出的創業概念是提供老人房屋清潔整理服務及家具修繕服務,除了可以透過協助老人的方式也可以同時陪伴老人,並減少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產生的社會問題。




太平洋小分隊


 台灣有一群自閉症的孩童,而自閉症孩童特徵包括固著行為、缺乏社交能力等等,但又可能在某些地方有超乎常人的學習能力。此團隊希望可以服務這群孩童,嘗試提出開發一套輔助自閉症學習的APP,協助自閉症孩童的學習活動,並提供其課外休閒的服務。但對自閉症孩童成效還需確認。



非常6+1


這組同學多為女生,共同的煩惱即為衣櫥不夠放!許多衣服已經穿不下或是不想穿了,但由於其別具意義而捨不得丟棄,因此,團隊以舊衣物為發想,回收舊衣物,資源再利用。將不再穿用的舊衣物做成包包或抱枕販售,也將設計DIY課程讓顧客體驗手作商品的樂趣,利用這樣的模式創造獲利。


  解決資源浪費的同時,將資源做最大的利用,手作的產業模式也可以創造職缺,讓社會經濟較弱勢的族群加入,解決社會問題。



實戰舞台 誰能獲得青睞?


  歷經一學期的訓練後,課程入圍決賽的創業團隊,將代表參加社會企業跨校創新提案競賽,未入圍同學仍可在會場觀摩,透過這次機會可以彼此交流。參賽團隊除中山大學外,更有來自南臺科技大學、中央大學、高雄餐旅大學等來自全台各地團隊。


 最後獲得金牌獎的團隊為來自南臺科技大學的「巷由心生文化工作坊」團隊,以挑選台南中西區的「信義街」作社區營造創新,藉由舉辦活動如:「來去巷ㄚ內駁挪」行銷信義街,透過這些活動讓外部人與社區居民、店家產生連結。另外,開發信義街之「互動式服務導覽平台」,設計老街相關的文創商品等等,透過新技術將老街老故事傳遞出去,也讓更多青年、外來人能更深度了解信義街。


  雖然課程團隊無法順利獲得金牌,但這次的實戰經驗,對於參賽團隊來說還是相當寶貴的!回顧這個學期的課程,確實一個學期的時間對於發展一個社會企業的確太短,仍期許建立修課同學社會企業概念,提升同學們對不同社會議題、社會問題更多關注,並且能透過不斷發想、實作一個創意概念結合社會目的,解決社會問題。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