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木造船實務 造船作為一生志業

作者:侯天琦/「木船實務」課程教學助理 授課老師:洪文玲、王治平/高雄海洋科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責任編輯:葉貞沂

  在東港有一位十三歲就拜師學藝,兩年後就出師具備承攬整艘漁船工程的能力的洪全瑞師傅,成立了一間「舟大工洪全瑞工作室」,透過模型致力於保存台灣的木船技術。他的模型特別的地方在於做模型的工法完全比擬建造實船時的工法,比起一般只能紀錄外型的模型,洪師傅的模型更是能夠將木船的工法以及技藝給記錄下來,他總是說:「以後若有人想了解木船怎麼做,透過他的模型就能夠看出一二。」除了造船之外,洪師傅還將造船工藝應用在廟宇建築上,讓船不只航行在海上,更創造多元的展演方式,課程特地帶領學員到東港實地參訪,讓學員感受造船的多樣與趣味。



第一站 鎮海宮

  一抵達鎮海宮第一眼吸引人的是門口12米高,青斗石打造的石獅子造型金爐。而獅子的嘴巴便是排煙的地方,也是熱氣的出口。鎮海宮的面寬雖然不至於大到嚇人,但是整座廟宇的氣勢輝煌,洪師傅說:「設計一間廟最重要的功夫就是比例的抓取。比例抓得好,便能夠凸顯出神明的威嚴,而我抓比例的功夫就是在造船時訓練出來的。」這些老一輩的造船師傅除了會看船圖外,各個都還具有3D的想像能力,畫在紙上的宮廟無法展現出立體所表現出澎湃感,所以需要透過師傅的想像來抓取比例,這是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才有辦法達到的境界。


  接著,洪師傅帶領我們進入廟宇,沿著廟前的石階攀爬,進到主廟裡之後,最吸引同學目光的是神明的神桌。這裡的神桌有別於其他寺廟往往是方正的設計,鎮海宮從主神到旁邊所有的神的神桌連成一個連續曲線,而這個曲線同時又挑戰了木工與石雕師傅的功力。為了配合神桌的曲線,所有牌匾、雕刻等等要鑲在供桌上都必須設計成曲線的樣子。鎮海宮的細節運用了很多曲線,比起方方正正的設計,曲線讓整座廟宇威武中帶了幾分慈祥。

意外插曲:登上洪師傅的現代漁船


  前往洪師傅的工作室的路上經過了一個小漁港,恰巧這一艘洪師傅設計的漁船停泊在港內,洪師傅便臨時起意帶我們登船參觀。對很多學員而言,這是第一次登上漁船,對此感到相當興奮。


第二站 舟大工洪全瑞工作室


  來到洪師傅的工作室,印入眼簾的是許許多多的木作品,還有大大小小的船模。洪師傅的船模完全顛覆我們原先的想像,過去在造船系的船模課程,船模製作多運用2D概念,用密密麻麻2D橫剖曲線來勾勒出船的樣子,忽略船舶縱向曲線影響,而且大量依賴電腦繪圖,其實在繪製過程中,船型設計往往忽略掉材料的性質變化。回到木船來看,木頭有別於鋼鐵,是不均質材料,紋路、韌性以及硬度的還有所差異,所以在製作木船時必須針對木頭的性質來做加工,而不是一個材料做到底。洪師傅製作船模的過程,便依循建造實船的工法製作,從木頭挑選、船型放樣、彎曲等等,完整記錄木船的工法。


第三站 金泉億製材廠

  金泉億製材廠是洪師傅從造船到現在做模型的材料供應商,有任何木頭的需來這裡就對了。這家製材廠已經傳承到第三代了,第一代、第二代專營大型木頭,到現在第三代,隨著木船的沒落,製材廠也慢慢轉型尋找出路,轉變成除專營木頭外,老闆結合讀書時期的設計專長,開始研發新式木材結構作品,對木材的了解結合設計專長,開發出新穎又實用的作品,讓製材廠得以多元發展,因應產業變遷。


  這趟東港之旅,從磅礡的廟宇到港內的漁船再到小巧的船模,一再見證技術轉化與應用的多樣,從洪全瑞師傅所創作的作品,說明了木造船產業雖然不再像過去興盛,但技術的傳承得以創造更多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加積極的投入技術保留工作。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