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創意街區發展實務與藝術管理
授課教師:宋世祥
責任編輯:蔡明原
本課程以培養「創意街區發展人才」與「社會策展企劃統籌人才」為目標,透過與業師劉雯婷(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共同合作,學習如何進行活動企劃與統籌,並實際於109/5/30~6/6日晚間舉辦的「鹽夏不夜埕」創意街區活動,呈現學習成果。
課程與街區的緊密連結
課程藉由活動作為學習從事跨文化溝通、創意實作與專案管理的實驗平臺,進行節慶活動的個案研討、專案策劃與製作。參與這門課的同學們除了透過講授與閱讀文獻學習節慶活動策畫、製作的方法,也將透過分組實作(分為企劃組、行銷組),學習如何呈現節慶活動所聚焦的文化主體、進行精確傳達與溝通、社區連結、資源動員與內容整合。此外,學生也將學習如何評估、管理節慶活動的成果,使節慶活動得以永續發展。
課程的規劃可分成五個階段,依序是:
(一)街區調查與擾動:藉由街區調查,發覺街區創意潛力以及潛在合作對象。藉由街區擾動,促進團隊與街區成員合作交流。
(二)創意街區社會策展案例研討:藉由分享討論創意藝文活動策展案例,反思找出該類活動的經營方式與魅力所在,並且反思創意藝文活動對於街區的影響與價值。
(三)街區活動創意激發:藉由創意發想活動,各組團隊成員將針對街區中有創意的角落,以及整體活動發揮想像力,創造街區活動與景觀的各種可能性。
(四)活動企劃與行銷:構思完整活動流程與組織分工,找出「鹽夏不夜埕」活動亮點,發想創意行銷策略,帶動整體參觀人潮。
(五)活動執行:「鹽夏不夜埕」活動之中,具體執行所策劃之活動節目與細節,從活動過程之中捕捉落差與積累經驗。
在地民眾的加入與回饋
「鹽夏不夜埕」整體活動主題定案後,邀請來了街區夥伴聆聽同學們的企畫構想 ,除了和工作團隊認識之外、也給出了相當實用的建議,共同為活動凝聚向心力。互動交流過程當中得知了許多店家的心聲,像是人潮一直無法進入舊街區、抑或是有心無力地想要推廣自家商品;新店家則是訴說了自己進入鹽埕創業的原因,例如真心喜愛鹽埕而想回來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在地夥伴的故事對同學們是很大的收穫和刺激,和場域的相遇讓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有了實質驗證的機會。
同學們走出校園來到社區與店家接觸後,重新思考了創意的「發散」如何透過實際提案、測試來進行「收斂」,並和店家的期望達到平衡,創造既能保有初衷又能充分體現鹽埕在地價值的裝置或表演。因此,以社區作為實踐的開端,「鹽夏不夜埕」團隊消化、歸納在地民眾的需求與建議,整合新興店家的期許與資源,思考如何將課堂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活絡社區上。
滾動式修正的活動內容
修課學生每一週都需要報告進度,這樣的討論近似於例會形式。小組在收得回饋或建議後,在各自分頭趕工,例如與店家協調、表演團體的接洽、平面輸出的進度等。授課教師和助教會針對店家特性、表演吸睛度、預算考量而對企劃提出建言,團隊內部也會彼此互助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與想法來讓企劃更加有建設性。
此次活動的工作人員除了本課程的修課學生外,還有另外一個班級的同學,兩班同學在了解各自的工作內容與進度後,會給出調整意見,期許讓活動更為完整順暢。討論的過程氛圍頗為融洽,班級之間雖然有著天馬行空的創意但又能協調出最為實際的方案,這樣的創作氛圍顯然十分有效於團隊共識形成。
精彩的「2020鹽夏不夜埕」活動
課程成果「2020鹽夏不夜埕」活動持續有一週之久,內容包括6座裝置藝術、6齣表演藝術、1場開幕活動、2晚特色市集、6場主題導覽及2晚限定集點活動。開幕式邀請Smalls Jazz爵士樂團帶來開幕演出,即興輕鬆的氣氛為整晚的活動拉開序幕。
展出的作品有透過拍手的聲響就能觸發作品發亮的「Clap Clap」,魚在空中飛舞而鳥在地面的空間錯置作品「Breakthrough」,以及將動物與迫害動物的元素塞在同一個球體中,暗示動物的生存空間正被人類壓縮著的「牠們的世界.zip」等6項裝置藝術。此外,課程整合了各方資源一同參與,如忠孝國小三好兒童劇團帶來的「米粉妹之天下第一班」,中山大學中文系杜佳倫師生團隊籌製的「做夥來台語弄影」,皆讓活動增色不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