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op

社會老年學實作

授課老師:中山大學社會系翁康容、李怡志 /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黃朝煌 /                        竹作師傅 鄭文鋒、黃水木

助教:郭柏均

 

這門課程目標是向擁有製竹技藝的老師傅學習搭建「藏仔寮」與製作傳統竹椅。藏仔寮是過去漁民出海捕烏,在海邊居住的臨時性建築,但隨著產業變遷,這項傳統建築已經不復見。為了保存藏仔寮的文化記憶與技藝,本課程選在旗津海軍第四造船廠技工宿現場搭建藏仔寮,在搭建的過程中,在地居民不僅能與學生分享過去所見所聞的藏仔寮經驗,更能讓長者回味過去的光景。

這堂課程由社會系翁康容、李怡志老師、打狗再興會社黃朝煌講師,以及竹作師傅共同授課。竹作師傅教導學生如何使用竹作工具,讓學生學習到如何不用釘子、大型機械器具、灌漿混擬土等等現代技術,便能串接與固定竹作構造,理解先人的智慧以及體驗回歸自然的工法。

除了竹作技法的學習外,怡志老師與朝煌講師則提供許多過去捕魚文化的相關知識與歷史脈絡,讓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蓋竹屋,更是試著去了解藏仔寮特殊建築工序以及內部特定擺設與當時產業型態、常民生活、風俗信仰之間的連帶關係。

建築物的構造之大,學生必須要學習如何分工,部分學生剖竹、削竹、鋸竹,部分學生則在未完成的藏仔寮內外爬上爬下,到屋頂上打釘、鑿洞等等。

在搭建藏仔寮之餘,學生們還需要分組討論,自行設定與課程相關的主題,並透過訪問挖掘老師傅數十年竹藝生涯中的寶藏。這個過程能刺激他們更多去思考竹構造這個「夕陽產業」,也透過兩位老師傅暢談過去竹業的種種,更加去理解前一代人的生活智慧與辛苦。

期末小專題

「竹記憶與生財工具」

了解製竹工具的來源與演變,透過工具的變化認知到不同時期對竹製物的需求

「師傅們竹工藝這條路」

課堂上學竹作技藝時總是有老師傅在旁協助,但師傅們過去當學徒的時候發生過甚麼事,又是怎麼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專業師傅呢?

「竹藝設計與應用」

設計怎麼來?竹子怎麼變成藝術品?透過與老師傅的訪談認識藏仔寮的模樣如何產生,其他竹製產品的發想來源又是什麼?

「竹子產業的興衰史」

過去竹構築是很興盛的產業,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似乎已經很少人以竹子為材料生產產品,這些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呢?

社會老年學實作-旗津藏仔寮復刻紀錄

(全文完)

.

© 2023 by Sophie Chamberlai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