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二)
授課老師:中山大學社會系邱花妹
助教:張仁瑋、許姮安、陳柏英、官穗妙
社會中,多數人把自己的煩惱留給自己,遵守著各種各樣的秩序與安排,也習慣著個人主義式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但社會學者卻說:「個人的煩惱可能是社會的問題,社會結構影響、形塑人們的行為。相對的,個人的能動性也可能改變社會。」
那麼,什麼是社會學? 社會學如何探究我們的生活世界?社會學(一)、(二)為一學年的課程,試圖以社會上的各式議題為媒介,帶領大一的新鮮人進入社會學的知識殿堂,反思自身與社會的關係與連結。

社會學(二)是針對已修過社會學(一)的同學所設計的課程。上學期的授課內容著重於介紹何為「社會學」、社會學的基本關懷、重要的概念範疇、思考方式與視野。下學期的課程則從資本與階級,政治、權力與社會運動,種族與族群,性別與性,環境與發展,科技、醫療與社會等分析範疇,探討社會階層化與社會不平等、社會變遷的動力以及促成改變的可能性。
一學年的課程引導著同學打開社會學之眼,理解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與分析範疇,培養社會學的關懷與問題意識,探究社會運作之邏輯,分析社會問題與社會變遷的成因,發展讓個人身處之社會變得更好的能力。


社會學(二)的學期報告以組為單位,共分為八組,各有不同的指定主題方向:最種族化、最性別化、最不穩定、最需要情緒、最常輪班、最易受傷、最長工時、最耗體力的工作。並由各小組自由發想,鎖定一種契合主題的職業,以該職業的勞動狀況為核心資料進行訪談與分析,最終呈現出一份完整的報告,並於期末的兩周課堂時間進行發表,同時開放非修課學生觀摩學習。
最種族化

有鑑於東南亞族群已經成為組成台灣現今社重要的部分,這組同學以越南的按摩師為研究對象,討論按摩師來台工作的背景故事、進入行業的過程。在這個身體界線相對親密的工作場域中,按摩師如何與顧客互動,以及如何管理自身與顧客之間的身體疆界。
最性別化

出於組員自身親人的經驗,這組將研究核心聚焦在原住民護理師身上。研究重心有二,從求學過程、實習到進入職場等階段裡,一方面探討「護理師」職業本身所涵蓋的性別意涵;另一方面分析受訪著因為原住民身分受到哪些標籤化對待,深入剖析原住民護理師的勞動處境。
最不穩定

這組以台灣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在這個半職業的男子籃球聯盟體系中,球員的勞動條件與文化。研究呈現出球員在訓練以及薪資的不穩定性,以及球員、教練、高層三者之間的角力與矛盾關係,常使球員處於無處可尋求協助的勞動困境。
最需要情緒

以政治職場上似乎不足為道卻不可或缺的議員助理為研究核心。議員助理上對議員,下對選民,處在一個裡外尷尬的位置,因此需要大量的情緒展演以完成工作。研究重心在於討論這個職業所面臨到的高工時、高壓力環境,探問助理們進行情緒勞動的過程,以及如何應對與理解自身的工作環境。
最常輪班

研究聚焦於女性護理師於職場與家庭兩方面臨的壓力。女性護理師在結束醫院工作之後,總被期待負擔更多的家務勞動,造成她們下班後依然進行家庭內的第二輪班。此外,女性護理師也被期待應以家庭為重,甚至產生「失職」的罪惡感。由此可知,基於傳統角色期待,以及照護專業,女性護理師承擔了更多職場上與家庭內的輪班工作,並且沒有選擇空間,永遠需要努力「平衡」兩者。
最易受傷

此組組員以自身經驗出發,憶起從小爸爸常因工傷住院,興起以鍍鋅工廠的工人為研究對象的動機。研究發現工人的勞動環境充滿了受傷的可能,舉凡環境不通風、易吸入金屬粉塵、易被燙傷、高工時等都是工人們面臨的處境。而不易往上呈報的科層體制,以及工人們將其理解為「沒什麼」的陽剛文化更是加深了「傷不由己」的勞動困境。
最長工時

此組以現行航空法法規為主要分析材料,結合與空服員的訪談結果,討論在現行法規下,所謂「合法」的休息時間是否符合空服員的需求。研究發現,考慮到時差、工作強度、旅遊淡旺季等勞動特性,加上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有些隱含的工作時間並不被法規納入(例如通勤時間)。因此,法規上的時間實際上無法提供空服員適當的休息。
最耗體力

這組以營造業工人為主題,探討工人們的壓力來源,以及與之 相應的物質依賴現象。研究指出,菸、酒、提神飲料是工人重要的交際媒介,透過共享來建立熟絡的氣氛與情誼。另一方面,從勞動條件出發來檢視,舉凡趕工、工作傷害、無法充分休息等等都是心理與生理壓力的來源,無處抒發的狀況下,利用菸、酒、提神飲料也是他們集體試圖排解壓力的方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