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空間、木作與文化記憶(二)藏仔寮

課程助教:郭柏均

責任編輯:謝鑫佑

空間、木作與文化記憶(一)的前導訓練,奠定了學生察覺社會現況與社區問題的敏感度。空間、木作與文化記憶(二)順其脈絡,帶領學生重建早期旗津漁業的傳統建築藏仔寮。藏仔寮是早期旗津漁民出海捕烏時,在海邊搭建的臨時性建築,但隨著烏魚洄游的減少,旗津的產業型態產生改變,藏仔寮文化漸被遺忘。空間、木作與文化記憶(二)課程鎖定藏仔寮文化,內容包括梓官實地查訪;課堂解說旗津島民聚落發展與漁業文化,以及暫時性構造在世界各地的應用;實際搭建藏仔寮;成果展示。

實地踏查藏仔寮歷史文化

梓官漁會參訪,近身觀察漁民的日常生活。梓官的蚵仔寮漁港包含遠洋漁業、現撈近海業以及小型的休閒漁船,再加上梓官漁會近十年來改良拍賣制度,並實施魚體不落地等衛生相關措施,眾多優勢刺激魚價提升,吸引鄰近漁民在此交易,此漁港的交易量及營業額皆為高雄市之冠。漁會導覽員也介紹過去漁民捕魚的習俗與技巧,包含在船上吊掛特殊魚旗、多船圍圈合力捕烏、漁獲分配,及如果漁獲欠佳,船長會幫助家有急需的船員的故事等。而出海的文化意義,特別透過尋訪在地居民尤辰允(尤阿伯),訪問關於捕烏的歷史故事。

從畫作還原歷史探尋生活痕跡

現年82歲的漁民尤阿伯到了70歲開始作畫,將梓官昔日農、漁村的風貌,及過去出海捕魚的景況,如實且豐富地展現在一幅幅的畫上。透過尤阿伯寫實的畫作,體察到出海捕烏對漁民而言是年度盛事,在離家的這3個月,藏仔寮是漁民們共享生活與漁獲的場域,也是承載記憶的文化空間。

暫時性建築的空間互動

課堂上老師李怡志講授旗津的歷史故事與港口發展,並讓學生動手畫藏仔寮的內部構造。憑藉實地訪查的印象,與對漁民生活的理解,畫出大家認為藏仔寮內應該具備的物品與擺設,並說明這些裝置的功用,像是廚房設置的區域、床鋪需要加高以免進沙、供奉神明的位置、漁民用餐分享生活的場地等等。討論的過程深入認識漁民是如何看待藏仔寮,並將藏仔寮打造成在海邊寒冷的冬季也適合居住的空間。

類似藏仔寮的暫時性建築,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建築專長老師曾景濱介紹許多他國暫時性建築的建造方法及用途,多元理解此種建築的取材與使用原因,與在地資源永續使用,以及建造、拆卸的便利性有關;而結構絕對充分考量空間關係,種種特點,讓暫時性建築在世界各地成為最能因應產業與氣候週期性變化,最能廣泛運用且不耗費過多資源的建築體。

從零開始再現藏仔寮

計畫以原比例搭建藏仔寮,課程移至旗津社會開創基地,雖然並非在沙灘上重建,但卻在旗津場域重現。社會開創基地提供廢棄的海軍宿舍,經過打掃便能重建藏仔寮。學生雖然對有機會建造一座藏仔寮充滿期待,但面對陌生的木工卻不知道從何開始。講師黃朝煌帶領學生認識工具,以及實作運鑿刀、小刀、鑽孔機等,進行榫接與基本木作。木工極為耗費體力,也需要純熟的技巧,學生對在5周內完成一座藏仔寮戒慎緊張。

課程另外也邀請兩位梓官專業竹藝師傅黃木水、鄭文鋒協助學生搭建藏仔寮,師傅們從磨刀、鑿洞、除節一步驟一步驟教起,雖然做得慢,但大家顯得興奮熱情。學生將四、五十根的竹子鑿洞後彼此穿插,並把尺寸不合的洞口再鑿大,反覆修鑿,完成東、西牆與前、後門主體,並組裝沉重的牆面。當所有人合力把四面牆從地板立起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忍不住歡呼。牆面組裝完成後,學生對自己正在建造的房屋有了較清晰的圖像。

主動自發寒假繼續完成裝潢

屋頂施作因需上梯將竹子一根根懸空組裝,難度更高,幾個同學勇於挑戰嘗試,但因危險性太高,改由師傅完成,學生則繼續加強牆面結構、編織牆面窗戶,大量將半人身高的竹子劈削成竹筷一半大小的竹籤,作為嵌入卡榫加強結構;同時費工劈出大小正確、厚度適宜竹片編織窗戶。經5周,30個小時,藏仔寮主體結構大抵完成,但窗格實在太多,僅編織完東牆少數幾個窗格,藏仔寮仍顯得空蕩蕩。為了不讓藏仔寮記憶與技藝的傳承就此結束,學生都主動發起在寒假繼續參與,把屋頂鋪上茅草,並且完成剩餘窗格的編織。

展示記憶與文化

12月22-24日「邊緣社區認同再造計畫」在旗津社會開創基地舉辦技工樂活節,藏仔寮是展覽之一,雖屋頂與窗格未完全完成,但學生準備了海報與影片,讓民眾了解藏仔寮文化,以及體驗竹造房屋的氛圍。許多民眾參觀見到學生親手搭建的藏仔寮,都感到驚訝,從無到有,重構傳統文化。藏仔寮導覽之餘,寮外也以竹藝工具體驗,讓民眾感受搭寮的過程,許多孩童在學生的帶領下完成鑿洞、劈片的動作,有如學生將把這學期所學的技藝與精神,傳承給更多年輕孩童。在西子灣隧道舉行的期末成果,因無法移動藏仔寮,改以展示尤辰允阿伯借來的竹編作品、畫作,來分享漁民出海捕魚、漁獲生活紀錄,以及藏仔寮的竹藝模型,讓更多人接觸藏仔寮的文化意義。

在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的歷史脈絡後,重新搭建藏仔寮不只是單調的課程作業,而是代表了延續傳統文化意義的行動。學習起厝是一回事,理解在地的需求、復興在地人的回憶與故事,又是另一個豐富的挑戰。

標記: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