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旗津窮得只剩下社會資本?

作者:郭柏均/「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課程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葉高華 責任編輯:葉貞沂

旗津,從過去靠海維生的港口漁村,逐漸發展、轉型成現在的觀光鬧區,當地的產業變化許多,也連帶影響了旗津的人口組成。一直存有的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外移的問題,也使得旗津的社會資本受到影響。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課程【高華組】的學生設想,孤島旗津普遍被認為是發展的邊緣地帶,居民的社經地位也較低,而這是否會使旗津居民更加仰賴自我的人際關係,又或者是造成人脈的局限。因此,這組學生花費一年的時間,頻繁的到旗津做問卷調查,探討旗津的社會資本含量,以及社會資本又為旗津帶來什麼效益。


問卷設計與抽樣方法面面俱到 深入探討旗津社會資本

這組學生在上學期初,與老師多次討論問卷設計,最後將問題分成九大部分題組:基本狀況、個人網絡、家庭關係、社區聯繫、鄰里關係、社會參與、資通訊科技、身心健康、工作。再將這九個題組,分成三大類組進行探討:

一、什麼因素會影響旗津居民的社會資本

二、旗津居民的社會資本存量

三、社會資本會對旗津居民造成什麼影響


六位同學,兩兩一組,在這一年課程中,除了要完成問卷外,更要分析所完成的問卷,研究其負責的類組,找到旗津社會資本的解答。


這組同學的研究設計,以高雄市旗津區,年齡在18歲以上的民眾做為抽樣母體,以等距抽樣法從旗津8919戶門牌中,抽出600份樣本,預期完訪樣本為180份。抽中的600份樣本,分配給六位學生,學生們利用自己課後的空閒時間,到旗津進行問卷調查。另外,名單上的每一門牌皆為必訪戶,扣除掉此戶為廢墟或公家機關等的因素,每戶皆需要達三次拜訪失敗,才得以放棄此戶。而調查對象,是以每一戶中生日最接近受訪日期的人,來做為受訪者。

此種抽樣設計,對學生來說是種磨練以及挑戰。社會學系的學分多,大三學生還有另外一堂負擔極重的社會理論必修課,再加上要登門拜訪也得要挑對時間,因此這組學生們總是在白天,努力擠出時間,騎著腳踏車或是摩托車,撘乘渡輪到旗津按戶拜訪。此外,因為只能直接按門鈴和對方接觸,無法事先打電話告知或約訪,這組同學也在旗津,吃盡了閉門羹。這一年,他們確實的完成了600份樣本,而其中成功樣本為123份,失敗樣本477份;失敗樣本數中,合格樣本為363份,不合格樣本114份,粗完訪率為20.5%,校正後完訪率為25.31%。


做問卷調查如同征服障礙賽

其實不光是對方接受陌生人登門拜訪需要勇氣,學生獨自踏進完全不熟悉的人家中也需要強壯的心理建設。組員有男有女,隻身一人找門牌按門鈴,面對的不只是被拒絕或是不理不睬後,在腦中滋長的灰心喪志,更要下定決心、鼓起勇氣踏入一個完全不知道對方背景的陌生人家中,在一個未知的環境,強裝鎮定的完成自己的任務。


不論是太陽直射的夏天,或是讓人冷的打顫的冬季,學生們每次到旗津做問卷,都得花費兩小時以上在外頭奔波、找門牌。在晚餐過後的時段探訪時,有的門牌號碼隱藏在巷弄中,學生帶著戒慎恐懼的心情,走進蜿蜒的巷子,看著一旁的廢墟難免背脊發涼,眼睛不由自主的直瞪著門牌號碼,專心的尋找目標,眼神完全不敢游移;又或是人煙較罕至的區域,家大地大,燈光也沒那麼明亮,學生也會在專心找門牌時,被工廠或大戶人家的看門犬狂吠追趕,嚇的拔足狂奔,在遠處開始天人交戰,猶豫要不要再走進一次。

關關難過關關過 披荊斬棘找出路

一般印象中,學生單純可愛的臉龐應該不易被拒絕,但同學一年的經驗談表示,儘管態度誠懇,仍會被許多家戶拒絕。常常只說了第一句:「你好,不好意思打擾了,我是中山大學社會系的學生,想耽誤你一點時間做問卷調查……」,對方就立刻以戒備的眼神說沒空,毫不客氣的關上門。面對這樣的拒絕,還得要三次以上,才能放棄這戶人家。往往學生奔波了一天,一份問卷也沒有完成。


比較擅長和長輩聊天的學生,找到話題和對方攀上幾句後,對方做問卷的意願也就提高了,完訪率自然增加。但學生也經常遇到受訪對象太過健談,問卷還沒完成,便熱情的和學生抬槓。在訪問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完成了問卷工作,另一方面也成為獨自在家的老人茶餘飯後閒聊的對象。


這一年的訪員訓練,在反覆被拒絕多次後,學生也漸漸學會一些技能與話術,以利提高問卷的完訪率。例如他們發現若準備一些「小禮物」,受訪者對於受訪的意願便會提高。然而,「小禮物」的挑選也是一門藝術,禮物需要切合居民的需求,生活用品類最能打動社區受訪者。於是,學生準備了實用又衛生的洗手乳做為小禮物,答謝對方花時間幫忙完成作業。同學也笑說,若受訪者是同學,洗手乳效果一定有限!


偶爾,學生也會出悲情牌,積極又懇切的拜託對方,說明自己的功課如果做不完,就拿不到分數,會被老師罵,甚至畢不了業,希望對方可以幫個小忙。這種情況下,成功做問卷的機率,也會提高許多。

複雜問卷設計 培育學生耐性與應對技巧


成功打破對方心防,得以進行問卷調查是一個關卡,完成整份耗時半小時以上的問卷,又是另一難關。問卷包含了各個依變項(人脈資源、與社區連結、與家庭連結、社會信任)及自變項(父母職業聲望、通勤時間、社團組織參與、居住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的問題設計,每一項目又包含許多題目,而題目不光是回答是或否,而是需要準確的指出指涉對象的職位,並對彼此的緊密關係評分。例如:「請問您15歲時,父親最主要的工作職位與工作內容是?」、「請問你在旗津住了幾年?」、「請問你在這個里(庄)住了幾年?」、「請問你在這間住宅(厝)住了幾年?」;又或是「您覺得住家附近的人是:彼此不友善/彼此友善」選項以程度分成七類,分數越高,代表彼此越友善。


希望可以得到準確的旗津社會資本,因此問卷問題設計較為複雜,受訪者也會因為回答問題時間過長,以及問題較繁瑣而容易不耐煩。這個課程不僅訓練學生如何與陌生人溝通、建立橋樑,也在過程中培育了學生耐性,以及與受訪者的應對進退。


旗津的社會資本在哪裡?

這一年中,這組學生跑遍了旗津各個角落,因為個人負責的門牌號碼是隨機抽樣,常常一次出訪,需要從旗津頭跑到旗津尾。或是某些家戶經常不在家,學生也得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到旗津做問卷。遇到怎麼樣的受訪對象,只能碰運氣,但學生都會盡最大的誠意與努力,完成肩負的責任。


同學們一年辛勞的研究下,得出旗津社會資本的解答。從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因素分析,他們發現旗津居民擁有的社會資本,多屬於黏著性資本,也就是鄰里關係較緊密,相對的,架接性的社會資本(人脈資源)則較缺乏。但是人脈資源與個人收入及職業聲望有顯著的正相關,指出在旗津地區,人脈資源的拓展,對於個人的職業發展是有助益的。而影響人脈資源的因子,主要是教育程度、參與社團組織的程度,與是否較常使用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最後他們得出,旗津地區並非真的窮得只剩下社會資本,而是窮得只剩下黏著性社會資本,相較於台灣其他核心都會區,旗津地區的鄰里關係連結性較高;但這結果之中,仍有南北旗津的差異,因產業性質不同,以觀光業為主的北旗津居民與外地人接觸的頻率較高,因此比南旗津有較豐富的架接性社會資本,而造船業為主的南旗津居民同質性較高,較能形成凝聚的社群與網絡。

焦點文章

大家都在讀

文章分類

主題標籤

bottom of page